家庭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基礎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6-26】
家庭教育的有效進行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在中小學開設家庭教育。首先,社會變遷下,家庭教育出現許多問題,家長與社會積極要求學校能提供特別的支持,中小學校廣泛設置家庭教育課,符合社會需求,可彌補家庭功能式微的缺憾,使學生獲得身心健全發展的指導效益。
其次,學生關于家庭的認知必須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家庭規律認知建構應該及早進行,讓學生從小認識正確的家庭倫理、家庭價值觀、婚姻中的兩性互動關系及子女角色扮演等重要家庭生活內容,進而內化成為行動,從中小學教育入手是比較好的時候。
再次,在中小學設立家庭相關課程,可以喚起家長重視家庭教育,主動積極與老師配合,可以促進家長反思對照自己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有利于青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最后,學校實行家庭教育課程,積極規劃相關活動,形成整個學校教育體系,重視家庭的品質提升,可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家庭教育的環境氛圍。
二、中小學開設當代家庭教育課程的新視野
1.中小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目的
臺灣地區教育管理部門將中小學生納入家庭教育的優先對象,強制中小學每學年至少開設四小時家庭教育課,是對學校賦予家庭教育的法定責任。《家庭教育法草案》的主要精神,是讓學生從小認識正確的家庭倫理、家庭價值觀、婚姻中的兩性互動關系及子女角色扮演,給日后為人夫為人妻作準備。
美國學家庭教育課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們以后勝任持家和具備獨立家庭生活能力。
2.家庭教育課程內容
臺灣地區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兩性教育、婚姻教育、親職教育、性教育、世代倫理教育等。在美國,家庭教育還包括家庭資源管理、家庭溝通等。
3.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在課程的調整設計上,主要結合其他學科領域的課程共同實施。在臺灣地區,這門課程在中小學通過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等四項核心內容的學習,使家庭生活在學校課程上得到適當體現,從而培養健康的個人,建立美滿的家庭、和諧的社會。各學習領域必須將教學生活化。
4.課程資源的開發
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指定單位成立相關課程研發中心,負責研究家庭教育課程和教材,供中小學參考并積極培訓師資,增加有關知識和正確觀念,為引領未來家庭作準備。
臺灣地區與美國大學積極滿足社會需求,承擔課程開發、人員培訓,設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或將原來的院、系資源作優化調整,成立新的家庭教育院系,形成完整有力科學的家庭教育課程結構體系,服務社會,贏得發展空間,極大地支持中小學課程的實施。
三、中小學開設家庭教育的現實途徑
1.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形成重視家庭教育的社會氛圍與成熟環境
全社會都要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個人發展、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和國家強盛的重要作用,積極倡導并支持家庭教育的成長和發展。積極推廣先進經驗,在政策機制、資金方面努力創新,為家庭教育的開展打好基礎。
2.中小學校從領導、教師到學生家長,必須深刻認識開設家庭教育課的重要意義
統一認識 ,積極開展適全本地區、本學校生活經驗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努力提高專職教師素質,積極創造適合學生家庭生活經驗的各種活動,形成關于家庭方面的認識與技能。結合新的基礎教育改革機會,提升學校的特色與品質。
3.充分發揮高校在支持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方面的作用
中小學需要具有跨專業、多學科視野的專門性家庭教育師資。大學院系必須整合資源,培養中小學需求的師資。高校要大力改編與自編水平高、有特色的適用于中小學的教材與輔助資料。積極開展大學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共同研討家庭教育的問題。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