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出現溝通危機,如何有效溝通?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4-20】
家庭教育: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危機,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家長的忙碌,更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并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家庭教育不同于正規教育,它是一種生活教育、實踐教育。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而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弱化學校教育的色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卻把家庭教育變得像學校一樣,孩子的任務在學校就是學習,可是回到家里,家長仍然追著孩子的學習不放,孩子自然會產生反感。
經常有家長向教育專家咨詢:和孩子每天溝通多長時間比較合適?如果家庭教育設立時間限制,那樣豈不過于刻板?家庭教育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自然而然地進行。即使父母再忙,每天也應該留出一點時間與子女溝通。那么,如何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呢?
1.定期舉行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游戲式的,形式和內容并不拘泥,只要是關乎家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通過“會議”這個平臺進行溝通和決策。關鍵是全體家庭成員都要參與,發表意見,以保證會議的平等性。為什么要定期舉行家庭會議呢?因為定期的家庭會議可以逐漸變成家庭成員共有的習慣,成為家庭的“慣例”。
2.安排父母與孩子獨處的黃金時間
“黃金時間”指的是父母每天或每個星期抽出一段時間,讓孩子決定在這段時間內做什么活動。在這個時間里,孩子可以向父母傾訴內心的話語,而父母則要用心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要立刻下判斷。孩子還可以要求與父母一起玩各種游戲。父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與同學的關系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每天都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讓他們自由發揮,他們更容易傾訴心中的想法。
3.準備一本專門的對話本
這是一種書面交流方式,旨在交換意見和感受。對于含蓄的中國父母來說,有些問題不適合口頭討論,比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用文字表達更方便。之所以要準備一本專門的對話本,是為了方便回顧和回味。
4.保留一時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
國外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經過認真研究,提出了“微笑協商解決沖突”的方法。具體步驟包括:分析確定沖突是什么,分析判斷沖突的實質是什么,找出解決沖突的各種辦法,分析沖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決方法,找出沖突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實踐并檢驗、調整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有時候,一時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可以微笑著保留下來,留待日后再商討。
缺乏溝通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讓溝通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溝通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岳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 印教員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小提琴演奏
- 肖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工智能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小學教育
- 金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 卓教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金融學
- 馬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廣告學
- 譚教員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付教員 商洛學院 護理學
- 張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