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困擾親子關系的五種癥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4-22】
親子溝通中的絆腳石
親子間由于矛盾的潛伏和累積,更有甚者親子間會出現激化和對立的局面。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總會看見有個別家庭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極為緊張,甚至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那么這是哪些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呢。
常常有父母問這樣一些問題:“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問話的父母大多想要具體的方法。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在經歷了對孩子的說教、訓斥,打罵絲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無策而來求助的。然而,沒有任何一種具體的方法適用于每一個人,父母們真正需要的是觀念上的轉變。所以,父母們首先需要弄明白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弄清楚原因,問題就無法真正得到解決。
親子溝通中的絆腳石
在親子溝通中,存在著許多絆腳石。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絆腳石:
1. 抱怨
父母抱怨孩子:“你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你學習這么不好自己就一點都不著急嗎?世界上哪有你這樣沒有上進心的孩子呀?”
2. 說教
父母對孩子進行灌輸:“你應該好好學習,不該和不好的孩子玩。”“你只有現在加倍努力,才能考一個好大學,將來才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3. 嘮叨
父母對孩子嘮叨:“兒子,媽媽怎么這么說你還是不懂呀?你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惹老師生氣,否則老師不喜歡你就麻煩了。在學校可千萬不要和同學打架,要講禮貌,講衛生。給媽媽省點心啊。”
4. 比較
父母進行比較:“你看鄰居家的小胖,學習好,又聽話,年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你要好好向他學習。”
5. 評價
父母評價孩子:“你知道你為什么學習成績老上不去嗎?就是因為你學習態度不端正,你就是不懂事,還不如幼兒園的孩子懂事!”
6. 責備
父母責備孩子:“你看,你不聽我的,怎么樣,又錯了吧?所以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些話語往往會否定孩子,引起孩子的反感,無論其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
改善親子溝通的方法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首先家長要將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納入日程。可以利用吃飯時間、睡前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情,談談自己的見聞。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盡可能抽時間參加孩子的集體活動,與孩子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再次,家長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以咨詢心理專家,傾訴內心的困擾和情感問題。
比如,當父母發現孩子不愛學習時,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尋找學習的樂趣,鼓勵孩子參與有趣的學習活動。當父母感到孩子不聽話時,可以改變說教的方式,用故事、游戲等方式進行教育,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通過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父母能夠對孩子傳達愛和支持的信息。在親子溝通中,父母和孩子應該平等對話,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意見,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和責任感。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岳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 印教員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小提琴演奏
- 肖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工智能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小學教育
- 金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 卓教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金融學
- 馬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廣告學
- 譚教員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付教員 商洛學院 護理學
- 張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