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需要給孩子報酬嗎?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1-11-28】
經常碰到有些父母有這樣的提問,“孩子在做家務,要不要給ta發工資? ”
一,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在《家有兒女》中,我記得父親夏東海舉行有償家務的活動,最后亂成一鍋粥的趣事。
為了拿到家務卡,三個孩子洗了兩次碗,一天拖三次地,吃了七頓飯,衣柜里的衣服全被反復洗……幾百張家務卡,很快就沒了。
夏東海覺得事情不對勁,告訴孩子們活動結束,結果劉星和小雪立馬不干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通過做家務獲得報酬的最大副作用是損害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
所以,關于是否給錢做家務,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判斷這件事是否是孩子的責任。
例如,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碗、打掃衛生等是全家人的責任。那樣的話,盡量不要付錢給孩子做本該是自己事。同樣,學習和作業也是這個道理。
幫爸爸洗車,幫爺爺奶奶給花草澆水,幫媽媽跑腿買醬油,這些不屬于孩子的事,給點零花錢也不為過。
二、和孩子盡早溝通
把做家務和賺錢聯系起來,一開始可能很有效。 孩子也很積極,但時間一長就會出問題。
不過,如果孩子提出“想賺錢”的要求,為了不打擊其積極性,還是不要直接拒絕為好, 請試著傳達三個重點:
一是溝通做日常家務為什么不適合給ta報酬?
在家里人人平等。 所以,每個人都有做家務的責任。 就像媽媽做飯,爸爸洗碗,孩子打掃衛生一樣。 這是我們作為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和報酬沒有任何關系。
第二,多勞多得。在什么情況下,孩子可以得到報酬?
應是跟孩子義務無關的,超乎尋常的事情。
例如,如果要洗家里的車,本來是請別人幫忙的,但是孩子來幫忙的話,可以獎勵孩子。
例如,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跳蚤市場。通過更合適的場景,引導孩子做財商。
第三,和孩子討論大家都能接受的零花錢計劃。
孩子的出發點還是想要零花錢。 所以,最終我們必須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平等地和ta溝通,而不是壓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剛有零花錢的時候基本是有多少花多少。在這種時候,我們不能介入他的選擇,也不能要求儲蓄。孩子特別想要玩具,零花錢不夠的時候,可以換成更便宜的。或者先存點錢,等攢夠了再建議買那個玩具之類的,可以學習用一些小技巧有計劃地花錢。
例如,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買這個東西,也可以在去超市之前列出購物清單,在打折的日子里買東西等,告訴孩子省錢的好方法。
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也是為今后更大的財富和幸福做準備。
三、關系融洽的家庭不忌諱談論錢
威廉姆斯學院的心理學專家Susan Engel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表達了以下兩種觀點。
1 .父母之所以經常回避金錢方面的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大多涉及人生的選擇。 例如,媽媽為什么比爸爸掙的少? 但是,這樣的話題討論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家長可以向孩子輸出價值觀。
2 .有些父母會和孩子談論錢,但擔心孩子會沉迷其中。 在這一點上,Susan Engel說:“對錢感興趣是幸運的。” 在成千上萬的愛好中,你的孩子有興趣研究賺錢不是很幸運嗎?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周教員 安徽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張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人工智能
- 薛教員 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設計
- 袁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城市管理
- 何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自動化 智能采礦
- 張教員 華南農業大學 日語
- 劉教員 河北工業大學 人工智能
- 朱教員 北京化工大學 生物工程
- 王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計算機
- 馬教員 北京大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