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的“秘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8-03-24】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兒童早期智能的開發非常有益。然而,親子之間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無法和諧相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對孩子做了超“規范”的行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屜里的日記等,一旦被孩子發現,對父母的不信任就會增加。
孩子在處理現實面臨的困境時,總會尋找一個他人不知道的“秘密”,來保持內心的平衡。[b]孩子的秘密[/b]包括與異性朋友交往、寫日記等,一旦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穩定的心理就會變得紊亂,會對父母產生激烈抵抗感,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遠。
現在擁有秘密行為的人,并不限于年輕人。在當前競爭環境里,人們接觸到行業內外的各種壓力,而有些外表看來頗有成就、權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外人不知曉的秘密。筆者就知道一位房地產業名人,他閑暇時最喜愛的活動,是收集兒童音樂唱片。也許有人認為,他的這一嗜好,與能干的企業家形象相差甚遠。在驚訝的同時,也嘲笑他的“兒童”行為。其實,對這種人來說,他的秘密行為很可能是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很大壓力后,為了緩解緊張、達到平靜而采取的注意遷移方法。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為可以尋求穩定心理,這可以看作每個人都有的防衛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寶物被奪走,當然會對搶寶物的人憎恨,以達到心理平衡。
我們再回到親子關系的主題,父母對孩子的愛心是毫無疑問的,但作為家長,一定要留心孩子心理上的穩定。家長要用較適當的方法表達對孩子錯誤的糾正,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反感時,不要以揭穿[b]孩子的秘密[/b]當作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這對孩子的穩定心理是無益的。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