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分享:小學階段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9-20】
當家長這些年,看孩子從一年級走到高年級,我發現成績好壞,真不是聰明不聰明,關鍵是習慣養沒養成。小學階段,知識不難,最重要的就是把“怎么學”這件事弄明白。說白了,就是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管自己。下面這些習慣,都是我一邊帶孩子一邊琢磨出來的,用大白話跟您聊聊:
1. 回家先定心,別一屁股坐書桌前
孩子放學回來,肚子餓、腦子累,別急著喊“快寫作業”。讓他先吃點東西,喝點水,玩一會兒,哪怕10分鐘,讓他從學校切換到家里狀態。心定下來了,坐到書桌前才不容易走神。
2. 作業不拖拉,先做完再玩
這是最難也最重要的一條。很多孩子“寫一會玩一會”,一小時的作業能拖兩小時。我的辦法是:
跟孩子說好:“作業寫完,剩下的時間全是你的,想玩啥都行。”
幫他把作業分個類:先做簡單的(找信心),再啃難的(腦子還清醒);
用個小鬧鐘,每寫20分鐘,休息5分鐘,像學校一樣有“課間”。
時間久了,他就知道:快點寫,是給自己“掙”玩的時間。
3. 自己檢查,別靠爸媽“糾錯”
很多家長習慣孩子一寫完就拿過來改,錯了馬上指出來。這樣孩子就依賴你了。應該教他:
寫完別急著收本子,自己從頭看一遍,像老師批作業那樣;
數學查計算、看單位,語文看字寫對沒、句子通不通;
錯了別罵,說:“你再看看,這兒是不是漏了啥?”
慢慢他就學會對自己負責了。
4. 書包自己理,東西不丟三落四
每天晚上,花5分鐘,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
對著課表看明天要帶啥書、本子、美術工具;
鉛筆削好,橡皮、尺子放齊;
作業、簽字別忘帶。
一開始會忘,別替他拿,讓他自己承擔后果(比如被老師說),幾次就記住了。這叫“用小代價,養大習慣”。
5. 讀書要讀進去,不是走個過場
每天讀點課外書,別光問“讀了嗎?”,要問:“你讀的這本,講了個啥事?”“你喜歡里面誰?為啥?”
哪怕他講得磕磕巴巴,也讓他試著說。讀完一頁,問問“你猜接下來會怎樣?”——這樣他才是真在讀,不是應付。
6. 不懂就問,別把問題“攢著”
孩子常把“不會”藏起來,怕被說笨。要告訴他:“不會很正常,誰都有卡住的時候。”
鼓勵他:
先自己想,實在不行畫個問號;
明天主動問老師,或者回家問爸媽;
別等考試才發現“這題我早不會”。
7. 生活有規律,學習才踏實
什么時候寫作業、幾點睡覺、周末怎么安排,盡量固定下來。孩子有規律,心就穩。別今天玩到十點,明天七點就起,生物鐘亂了,上課就犯困。
最后說一句: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
別指望說一次就管用。有時候他忘了、懶了、鬧脾氣,別發火,提醒他就行。堅持三個月,慢慢就成自然了。
小學六年,真正留給孩子的,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這些能用一輩子的“小習慣”。就像走路,一開始要教他抬腳、邁步,等走熟了,他自己就能走很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濟學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和高級翻譯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