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厭學了,還適合請家教嗎?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13】
近年來,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家長非常困惑且無助的咨詢,我的孩子不但逆反,而且已經表現出來非常厭學了,這種情況是否需要請家教?結合厭學的根源和家教的功能定位綜合判斷。相較于單純成績落后的 “學渣”,厭學孩子的核心問題往往不在于知識漏洞,而在于學習動力缺失、情緒抵觸或心理負擔,因此需更謹慎地評估家教的適配性。
從厭學的本質來看,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可能源于長期挫敗感(如頻繁跟不上進度)、學習方法低效導致的無力感、對學科興趣缺失,甚至是家庭過高期望帶來的心理壓力。此時若盲目請家教進行 “填鴨式” 補課,很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將家教與 “被迫學習” 畫等號,進一步激化抵觸情緒。比如有的孩子因數學成績差被家長強行安排每天兩小時家教,結果反而從 “不愛學數學” 演變成 “拒絕所有學習活動”,這就是忽視厭學情緒本質的典型誤區。
但這并不意味著厭學孩子完全不需要家教,關鍵在于家教能否跳出 “知識灌輸” 的框架,承擔起 “動力重建者” 和 “情緒疏導者” 的角色。當前家教市場的服務已從單一學科輔導向多元化延伸,部分家教(尤其是具備教育心理學背景或相關經驗者)能通過個性化溝通找到厭學癥結:若是因基礎太差導致的 “畏難型厭學”,家教可從極簡知識點切入,通過小步驟成功積累信心;若是因學習方法僵化導致的 “低效型厭學”,家教能幫助孩子重構學習流程,用游戲化、生活化方式降低學習難度;若是因缺乏目標導致的 “迷茫型厭學”,家教可結合孩子興趣搭建學習與成長的關聯(比如用編程興趣引導數學邏輯學習)。成都地區就有案例顯示,擅長 “興趣聯結教學” 的家教,能讓厭學學生重新建立對學習的掌控感。
不過,聘請家教前必須滿足兩個前提:一是孩子對家教服務無強烈抵觸。家長需先通過平等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若孩子明確表示 “不想要家教”,強行安排只會適得其反,可先從調整家庭學習氛圍、減少批評指責等基礎工作做起;二是家教具備適配能力。要優先選擇溝通能力強、擅長 “非智力因素培養” 的從業者,而非單純追求名校背景或學科成績。面試時可重點考察家教是否會詢問 “孩子討厭學習的具體場景”“平時的興趣愛好” 等問題,而非一上來就談 “知識點補習計劃”。
對于重度厭學(如拒絕上學、提到學習就情緒崩潰)的孩子,更建議先尋求專業心理干預或教育咨詢,待情緒狀態穩定后,再根據具體需求引入家教輔助。此時家教的核心任務不是追趕成績,而是幫助孩子重建學習信心、探索適合的學習節奏,這與當前家教市場向 “精細化、個性化” 轉型的趨勢完全契合。
總之,厭學孩子是否需要請家教,取決于家教能否針對性解決 “不想學” 的根源問題。若能找到適配的服務模式,家教可以成為撬動學習動力的支點;若只是盲目補課,則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稻草。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濟學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和高級翻譯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