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篇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25】
1、 讀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回答問題。
(1)你認為頸聯的“詩眼”是哪些詞?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
(2)你認為尾聯兩句有矛盾嗎?如何理解這兩句的關系?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 讀杜甫的《登岳陽樓》回答問題。
(1)詩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這兩句中的關鍵詞并體會其表達作用。
(2)聯系詩的后四句,體會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3、 讀虞世南的《蟬》回答問題。
(1)“居高”在詩中有哪些含義?
(2)三、四兩句詩實際在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做人的道理?
4、 讀杜甫的《孤雁》回答問題。
(1)分別概括詩中孤雁和野鴉的形象特點。
(2)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實際上融入了自己怎樣的情感?
5、 讀鄭谷的《鷓鴣》回答問題。
(1)頷聯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樣的環境特點?這一聯涉及了哪些歷史人物或傳說?
(2)體會頸聯中“乍、才”的表達作用。
(3)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6、 讀《木蘭詩》回答問題。
(1)概括木蘭的形象特點。
(2)簡析全詩內容詳略安排的特點。
(3)體會詩的最后一段以雙兔為喻的表達作用。
7、 讀白居易的《觀刈麥》回答問題。
(1)如何理解詩中“力盡不知熱”一句的內涵?

(2)詩中那位貧婦人的言行反映了當時一個怎樣的殘酷現實?
(3)詩的末六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8、 讀辛棄疾的〈破陣子〉回答問題。
(1)體會“沙場秋點兵”中“秋”的表達作用。
(2)“了卻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3)“可憐白發生!”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9、 讀王維的〈使至塞上〉回答問題。
(1)全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敘事、寫景?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堪稱千古名句,明確這兩句詩的“詩眼”并體會其表達作用。
10、讀崔顥的〈黃鶴樓〉回答問題。
(1)除“黃鶴樓”外,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還有哪兩座?
(2)詩的一、二兩聯借今昔變化之大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體會尾聯蘊涵的詩人的情感。
11、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回答問題。
(1)詩中“但使愿無違”的“愿”是什么?
(2)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傾向?
(3)根據這首詩概括陶詩的風格。
參考答案
1、(1)詩眼是悅、空兩個字。這兩個字準確的表現了天光、山色、澄波不僅使鳥兒歡悅,而且令人雜念頓消。體現了詩人向往佛門和內心的平靜。
(2)沒有矛盾。詩人在這里是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只剩下種磬的聲音,其他什么聲音也沒有,這與常建向往佛門清靜的心情是吻合的。
(3)抒發了詩人忘卻塵俗、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2、(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兩個字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
(2)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3、(1)一是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
(2)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4、(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執著。野鴉則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輩的象征。
(2)對親朋的無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1)凄迷的意境,傷感的氛圍。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兩個虛詞極寫鷓鴣啼聲之感動人心。
(3)借鷓鴣啼聲之悲切抒寫了游子的鄉愁旅思。
6、(1)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2)對木蘭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詳細,而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寫得比較簡略。
(3)以兔為喻,贊美了木蘭的聰明才智。
7、(1)“力盡不知熱”反映了刈麥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們不知熱,而是為了搶收,為了活命,再累再熱也得忍著、挺著。
(2)繁重的賦稅逼得一些農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農民將來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
(3)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8、(1)一個“秋”字既點明了戰爭爆發的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2)統一國家的大業。
(3)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
9、(1)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
(2)直、圓——直字狀孤煙之高,圓字狀落日之低。兩個字極狀大漠、長河地區的平曠。
10、(1)岳陽樓、滕王閣
(2)寂寞、惆悵
(3)日近黃昏,長江上煙波浩淼,自然勾起詩人濃濃的思鄉愁緒。
11、(1)希望多收些豆子////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2)厭惡官場、喜愛園田

(3)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抒寫平凡的勞動生活。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