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厭學,家長如何巧妙破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03】
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初中階段常常被視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不少孩子升入初中后,就像行駛在航道上的船只突然遭遇了暗流,原本平穩的學習節奏被打亂,厭學情緒悄然滋生,甚至有的孩子會萌生出輟學的念頭。這可急壞了家長們,面對孩子這樣的狀況,常常感到頭疼不已,卻又不知從何下手。
其實,孩子的問題已然擺在眼前,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逃避,而是要積極行動起來,巧妙引導孩子,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驅散厭學的陰霾。
抽絲剝繭,探尋厭學根源
初中孩子厭學,這背后往往隱藏著諸多原因。課業內容和難度的陡然增加,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孩子有些喘不過氣來。小學階段,知識相對簡單,學習節奏也較為輕松,孩子能夠輕松應對。然而到了初中,課程增多,知識點變得更加復雜抽象,對孩子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數學中的函數、幾何證明,英語中的語法、詞匯量拓展等,這些對于剛剛步入初中的孩子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除了課業壓力,新環境的適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小學到初中,孩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校園,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和校園環境,內心難免會產生緊張和不安。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在新環境中不敢主動與他人交流,難以融入集體,這種孤獨感和不適應感會逐漸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態度。
作為家長,我們要像敏銳的偵探一樣,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通過與孩子耐心溝通、與老師交流等方式,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只有找準了“病根”,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
營造氛圍,改善學習心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至關重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家庭氛圍。想象一下,家里有一個專門的學習角落,擺放著整齊的書桌、明亮的臺燈和豐富的書籍,墻上掛著一些激勵學習的名言警句。
每當孩子走進這個角落,就能感受到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仿佛在無形中受到一種鼓舞。
家長自身也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下班回家后,不要一進門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而是可以拿起一本書,靜靜地閱讀,或者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會逐漸受到感染,對學習的態度也會發生積極的轉變。
學校環境同樣不容忽視。家長可以與老師保持密切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人際關系。如果發現孩子在班級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與同學發生矛盾、對某位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等,要及時與老師協商解決,幫助孩子在學校里也能感受到溫暖和支持,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
挖掘動機,點燃學習熱情
學習動機是推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當孩子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時,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除了滿足基本的生存與安全感需求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學習中能夠滿足這些高層次的需求,厭學情緒自然就會遠離他們。
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比如,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學科競賽、興趣小組等活動,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贊揚,從而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力。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
短期目標可以是在下次考試中提高一定的分數,長期目標可以是考上理想的高中。當孩子通過努力實現一個個小目標時,他們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正向激勵,強化學習行為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來看,正強化對于改變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在學習中能夠不斷地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們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厭學情緒也就無從談起。
家長要學會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并給予真誠的鼓勵和表揚。當孩子完成了一道難題、背下了一篇課文或者取得了一次好成績時,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詞。可以用具體的話語來肯定孩子的努力,比如“你這道題做得非常巧妙,思路很清晰,看來你平時的學習很用心”“你這次背課文背得又快又準,比上次進步了很多,繼續保持”。
這種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之處,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除了語言鼓勵,還可以采用一些物質獎勵的方式,但要注意適度。比如,當孩子達到了某個學習目標時,可以送他一本心儀已久的書籍、一套喜歡的文具或者一次期待已久的戶外活動。不過,物質獎勵只是輔助手段,不能讓孩子形成為了獎勵而學習的觀念,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主動引導,體驗學習快樂
快樂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只有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他們才會主動地愛上學習。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引導孩子去感受學習的快樂。
比如,當孩子背誦完一首古詩后,你可以充滿興趣地問:“感覺怎么樣,背完這首詩是不是很快樂?這首詩描繪了多么美麗的畫面啊,你能想象出來嗎?”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孩子主動地去回味背誦過程中的收獲,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
再比如,當孩子解決了一道數學難題時,你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解題思路,感受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讓孩子明白,學習就像一場充滿挑戰的冒險,每一次克服困難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解決問題都能帶來無盡的快樂。
還可以鼓勵孩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學習了物理中的杠桿原理后,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個簡易的杠桿工具;學習了英語中的日常用語后,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當孩子發現學習到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時,他們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科學規劃,提升學習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重要支撐。家長要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引導他們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一個科學的學習計劃就像一張精準的地圖,能夠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每天要做什么,如何分配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每天的學習時間表,將學習任務細化到每個時間段。早上起床后,可以安排一段時間背誦英語單詞或古詩詞;放學回家后,先完成作業,然后進行適當的復習和預習;晚上睡覺前,可以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同時,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只有勞逸結合,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閱讀和思考方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選擇一些適合他們年齡和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并鼓勵他們邊讀邊思考,寫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比如讀完一本小說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當孩子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時,他們的自信心也會逐漸提升,從而更加堅定地走在學習的道路上。
合理期望,給予成長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興趣和潛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就像給孩子套上了一個沉重的枷鎖,讓他們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前行。當孩子一直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時,心理上就會承受不住,厭學情緒也就隨之而來。
家長要明白,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成長的空間,而不是被家長的期望所束縛。我們要了解自己孩子在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然后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合理的目標和期望。
比如,如果孩子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并且在繪畫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天賦,那么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在繪畫領域深入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在文化課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同時,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關注結果。即使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只要他們付出了努力,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知道,只要他們盡力了,就是最棒的。
初中孩子厭學是一個復雜而又常見的問題,但只要家長用心去觀察、去引導,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就一定能夠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讓我們用愛和智慧,為孩子撐起一片廣闊的藍天,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自由翱翔,茁壯成長。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殷教員 中國政法大學 英語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濟學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和高級翻譯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王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保險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