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孩子學會勞動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6-29】
1.勞動鍛煉了孩子的意志,使孩子變得更加堅強;
2.勞動使孩子更珍惜物質的擁有和生活的幸福;
3.勞動使孩子體悟到父母的辛苦與偉大,學會尊重父母和孝敬師長;
4.勞動培養孩子自強、自立的品質,使他們能夠順利成為一個合格乃至出色的人;
5.勞動使孩子恥于不勞而獲,懂得自己的勞作也能為他人帶來些許幸福;
6.勞動使孩子的雙手更靈活,大腦更聰慧,知識更豐富。
二、引導孩子參與勞動的方法
1.參與家務活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平時在家里應讓孩子參與家務,鼓勵孩子學著做,比如包餃子、拖地、抹桌子、澆花、喂魚等。
2.自我管理勞動: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性勞動,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學會自己穿衣、刷牙、鋪床、疊被、洗襪子,洗碗、整理學習用具等等。使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
3.參與交往活動:家長可以采用“請進來,走出去,一起玩”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和增進與人交往的意識和能力。家長還要盡可能的多鼓勵孩子參加公益勞動,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特長為他人服務。讓孩子從中體驗勞動給生活和他人帶來的歡樂和幸福。
4.鼓勵幫助他人: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所長去幫助他人,從而增進能力,贏得友誼,提升學習的動力,提高自信心。
5.賦予責任:家長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具體任務讓孩子去完成,為孩子創造實踐機會。年齡小的指派簡單任務,年齡大的布置復雜的任務。如到商店買東西,到鄰居家借東西,到郵局取包裹,到火車站買車票等等。孩子在完成這些任務時既要付出勞動,又要接觸社會,從而得到鍛煉。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毅力和意志力。
三、引導孩子參與勞動的注意事項
1.安全意識:家長要教給孩子保護自己人身安全的常識,比如防火、防電、防人身受侵害等。
2.要以日常生活的實踐鍛煉為主: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鍛煉孩子,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孩子只有生活自理了,才能擁有自尊,做到自強。
3.要舍得讓孩子吃苦: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舍不得讓他們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磨難,應該學會的技能技巧不會,應該具備的能力不具備,等孩子長大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會吃更大的苦頭,會受更大的磨難。
4.嚴格要求,持之以恒:讓孩子負責家里的一項工作,可以幫助孩子塑造意志力和毅力品質。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培養孩子習慣不可能短期見效,特別是要改掉孩子在這方面已形成的壞習慣,更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
5.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少家長往往低估孩子的潛力,總認為他“還小”“不行”。舍不得或不愿讓孩子去鍛煉。事實上,孩子的潛力和潛能無限,他們很小就有了獨立的要求和自理的愿望。
所以,家長應該相信孩子,因勢利導,創設條件,放手鍛煉,讓孩子到實踐中闖一闖。
6.要允許孩子出錯:在西方,孩子被認為是“有權利犯錯誤的人”,在他們父母看來,孩子犯錯誤多半是由于管不住自己或是做得太少、不熟練。如洗餐具時打碎杯碗等,這些多是孩子的特點,不能算是缺點,不應受到批評懲罰,應當得到指導幫助。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一學就學得特別好,一干就干得特別棒,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個由不會到會,由不熟到熟的過程。
7.要尊重孩子的勞動和實踐成果:對于孩子勞動的成果、實踐的收獲,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家長也要倍加愛護,比如將孩子的手工作品陳列,非常開心的吃著孩子包的餃子等。
8.注意年齡特點,保護積極性。對孩子的實際鍛煉要量力而行,交給孩子的任務要難易得當。要學會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采取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法加以正確引導,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要用興趣引導法鼓勵他們實踐。
四、引導孩子學會理財
1.家庭理財一本帳
父母應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家庭完整的理財規劃,讓孩子當家也未嘗不可。家庭理財一本帳,涉及到家庭支出的類別,包括短期規劃和中長期規劃。知道家里一本帳,孩子花錢心理才有一本帳。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當一個月的家。
比方說采購食品、買菜、交水電費、買衣服等等,學會交易、記賬、算賬、
2.個人消費一張表
父母和孩子一起設計一張個人消費表,列出孩子生活的實際開銷。讓他知道,自己的生活的龐大開支。懂得“量入為出”的道理,學會精打細算。如學費、衣物、食品、交通、書籍、玩具、培訓、禮物、旅游、零花錢等等。理解什么是預支;超支;透支、借貸。
孩子由此可以知道什么是預算,預算可以極大的控制其非理性消費。孩子的消費超支后,可以試著申請辦理家庭借貸手續,通過家務勞動償還家庭債務,由此建立其責任感。
3.家庭獎勵基金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