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出問題,本質上是親子溝通的失敗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25】
家長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一心為孩子付出,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偏偏就是不聽父母的話。
親子交流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豆瓣有擁有十萬活躍組員的「父母皆禍害小組」,知乎有大量關于與老人長輩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無奈吐槽,其實這背后反映的都是親子溝通的失敗。
所有父母在本質上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卻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愛。爸爸媽媽們也會困惑,辛辛苦苦為了孩子付出,但孩子卻不領情,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導致了親子間無法溝通?
其實中國家庭普遍都存在溝通問題,但親子溝通問題的不良影響并不僅僅是一代之間,它會代代相傳,因為我們和子女的溝通模式,往往都是拷貝了我們和父母的溝通模式。
當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時,可以想想,這樣的溝通失敗是否也曾經出現在家長和父母之間。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并愿意做出改變,糟糕的溝通模式才不會從父輩傳到子輩,循環出現在我們和孩子身上。
家長應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親子溝通有三個原則分享給大家,建立家長的權威、尊重孩子的意愿、給孩子正面回應。
第一點,建立家長的權威
所謂建立家長的權威并不是說什么都要聽父母的,那是封建父權,不是基于父母自身人格魅力的權威。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老師和引導者,肩負著引導及教育孩子的重任。
所以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家長的權威是要對自己講的每一句話負責,隨意更改家庭規則、用謊話搪塞孩子是父母與孩子溝通中的大忌,只會讓孩子漸漸地不再信任父母,導致父母「說話不管用」。
家長要如何做到對自己講的每一句話負責呢?首先就是不隨便表態,在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上充分與孩子溝通交流,然后再做出決定,一定拿定主意后就要認真執行。
第二點,尊重孩子的意愿
把孩子當做平等的個體來溝通交流,尊重他們,家長們可以多想想自己小時候的經驗,你小時候有多討厭父母干涉你,現在孩子就有多討厭你干涉他,所以不要重蹈覆轍做招人厭的父母,適當的給孩子空間吧。
不過很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并不尊重孩子,舉個例子:媽媽問孩子“寶貝,你今天想吃什么?”,孩子說“想吃荷包蛋”,媽媽說“荷包蛋有什么好吃的,媽媽給你炒番茄雞蛋,又營養又好吃”。
這樣的對話應該不鮮見,很多人也很難察覺到這樣的溝通有多么不招孩子待見。其實認真想想就能很容易看出問題所在,如果媽媽真的是本著尊重孩子的意愿詢問孩子,那為什么孩子說出自己的意愿之后,媽媽又要去否決孩子的意愿呢?其實這樣的父母在潛意識里并不尊重孩子了,還是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當然,這里只是舉個小例子,Gymbo想說的是這樣的對話日積月累損害的就是孩子想和你溝通的意愿,畢竟當孩子發現他講的話家長根本不會聽取,他話語的權利一直被忽略時,孩子就不再愿意和你溝通了。
第三點,給孩子正面回應
溝通里的正面回應,不僅有態度、表情上的正面回應,還有內容上的正面回應,這是建立良好親子互動的重點,相反總是用敷衍的方式回應孩子,會導致親子溝通出現問題。
我們經常能聽到孩子這樣吐槽父母,“我不知道跟我爸媽說什么,說什么他們都不會聽”,“不管我做什么,他們都說我的做法不好,要按著他們說得來做才正確”,“我不想把這件事告訴父母,他們其實并不了解我“”,“我不想跟父母討論,因為他們不會采納我的意見的”……
為什么親子間總有這樣的吐槽,那是因為每當孩子拋出溝通的橄欖枝時,都被父母無視忽略了。
每一個抱怨親子溝通不暢問題的父母都該問問自己,當孩子興致勃勃的用磕磕絆絆甚至不連貫的話語跟你表達他的想法時,你是否真正傾聽了,是否把他看做跟你一樣平等的存在來跟他耐心對話,告訴他你不僅在聽他說話,你還在思考他想法的可行性?
Gymbo想說也許很多父母沒有成長在一個能夠有效溝通的家庭,但是我們可以讓錯誤的溝通方式在我們這里終結,我們可以開始學習一種新的溝通模式,和下一代進行更有效溝通。
親子溝通是一道伴隨終生的題目,但只要堅持愛與規則,相信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