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7-24】
篇1: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我們都知道,打仗要講究戰機,播種要講究時機,同樣,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時機。所謂教育的時機,就是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選擇和運用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里進行教育。
可是,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有哪些呢?做家長的又應當如何把握呢?
時機一:當孩子困惑時
每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惑,在這些時候,他們往往特別渴望別人的理解和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長教育他們的最佳時機。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家長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進行必要的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為此刻,無論家長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孩子都會很容易地接受,從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時機二: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在學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獎勵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家長要善于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家長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的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家長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家長要善于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時機三:當孩子犯錯時
綜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許許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們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他們在犯錯時,他們的父母在當時的情景下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對他們有著深刻的影響,激勵著他們一生的成長。
無數事實證明: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而犯錯的過程就是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因為只有在犯下錯誤的同時,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時機四:做客時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聽話,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來瘋”,放任驕蠻,讓大人很沒面子。這時,如果家長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甚至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對孩子做一些相應的指導,并且在做客后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機五:待客時
待客時,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
時機六: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濃厚興趣的時候
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觀察,一旦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時機七:就餐時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幾乎擠不出時間來教育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時機。如此一來,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問功課、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哭哭啼啼,使就餐籠罩在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氣氛中。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和情緒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從而導致孩子不親父母的尷尬局面。
但是,這并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家長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燒熟了后又是什么樣子,并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這樣,一邊吃東西一邊學習,孩子會吃得更香。
其實,餐桌雖小但意義重大。家長如果能夠營造一個愉快、舒適的進餐環境,就等于搭建了一個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橋梁。在愉快的環境當中,孩子有發表自己“高見”和“新聞”的機會,這樣既有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還有利于活躍進餐的心理氣氛。
時機八:當老師來家訪時
大多孩子最怕老師上門,因為,他的在校表現就會暴露出來,同時,孩子更怕家長將他在家的所作所為告知老師。因此,家長應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師家訪時,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提出希望的口氣間接地說出孩子的缺點以讓老師了解。
時機九:生活中任何一個合適的時刻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對象時、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家長抓住這些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成長得很快。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需要家長用心去發現時機、用耐心去等待時機、用寬容的心去創造時機……只要時機得當、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家長失望!
篇2: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做事情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對于是一個偉大的媽媽還有一個偉大的爸爸來說,教育孩子同樣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你做到了嗎?那么教育孩子的天時、地利、人和又包括哪些呢?具體地講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
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
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
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
家長不應訓斥,應肯定成績,點撥不足,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
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
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八、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
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
孩子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提出適當要求,使其變為持久的行動。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
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揭短”,多談優點和長處,恰當地提出希望。
篇3: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時,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時間或時機,發揮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會截然相反。以下是一些專家的建議,家長們不妨一試。
(一)生日時
對孩子來說,生日是最難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為孩子準備生日禮物和美味飯菜的同時,不要忘了生日贈言。生日贈言,既可是書面的,也可是口頭的。贈言應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二)就餐時
就餐時,就從小教育孩子珍惜糧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飯菜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孩子在餐桌上學會禮貌和謙讓。
(三)交際時
應利用家庭交際的機會,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熱情、大方的交際素質。
(四)旅游時
給孩子講解名勝古跡來歷或故事的同時,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亂涂亂寫、用食物或臟物投擲動物、亂丟瓜皮果殼!
(五)家務勞動時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可從他(她)三四歲時教其干諸如洗手帕、鋪床、疊被、掃地等入手,然后隨年齡增長而“加碼”。
(六)有成績或過錯時
孩子有了成績,在鼓勵的同時要讓其看到不足,從而激勵其更進一步;有過錯,應幫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約法三章”,使孩子養成知錯即改的好習慣。在教育孩子時,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時間或時機,甚至發揮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時甚至回截然相反。以下,是一些專家們的建議,您不妨一試。
(七)新學期開始或進入下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時
此時,孩子會有一種新的學習意識或學習動力,家長若能注意因勢利導,會旗開得勝,事半功倍。
(八)享受成功喜悅時
每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家長在祝賀的基礎上,對孩子進一步提出明確而具體的高要求,孩子會以此為目的,自覺地去努力,去奮斗。
(九)對某一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時
只要這種興趣是正當的,家長都應盡自己的力量在物力、財力、時間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一些發明家、科學家就是這樣產生的。
(十)有較大的集體活動時
應積極支持孩子參加,以培養其遵守紀律,加強集體觀念。
篇4: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1.假期或新學期開始之時。假期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心情,此時父母要因勢利導,力爭“旗開得勝”。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悅之時。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表示祝賀。順便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之時。站在孩子的角度,體驗孩子此刻內心的感受,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誡了。
4.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之時。不應訓斥。而應先肯定成績,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共商解決辦法,幫其走出“困境”。
5.孩子有較大過失之時。孩子會為自己犯下的過失感到萬分內疚、自責,甚至懼怕,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拾殘局。此時父母的理解、同情和體諒無疑是一碗“心靈雞湯”,會讓循循善誘的教導收到良好效果.
6.孩子對某些事物心懷濃厚興趣之時。給予支持、鼓勵,推動孩子去尋知、鉆研,讓孩子對該感興趣的事物在寬度和深度上事先有個感知,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7.有較大集體活動之時。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8.他人取得成績之時。孩予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父母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使其一時的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
9.有客人在場之時。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丑。所以,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恰當地提出希望。
篇5: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務必要把握的5個最佳時機
教育孩子,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事與愿違狀況。除了要講究方式方法,抓準時機也很重要。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如果能捕捉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那么結果就事半功倍。
今天給大家總結了教育孩子務必要把握的5個最佳時機,看看你抓住了幾個?
1
不良行為剛冒頭
事實證明,孩子之所以養成不良習慣,往往與第一次發生這種行為時,父母沒有進行及時正確教育和指導有很大關系。
孩子一旦犯了大錯或闖了禍,內心往往會產生畏懼感和內疚感。這種時候,他們比平時更能聽得進父母的教導和意見,也容易虛心地接受批評。父母若能抓好這一時機,幫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時候,孩子還小,很多時候孩子做了錯事,往往主觀上并沒有意識到。孩子存在一些不良舉動,并不是孩子“壞”或不夠好。當自己的孩子被認為是壞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及時發現,并給他們足夠的信任。
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式,告訴孩子這種行為的危害和后果,相信孩子在失足或犯錯之后,一定能悔過自新。這樣就能在孩子不良行為剛暫露頭角時,就得到及時糾正。
2
受挫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父母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恰當的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孩子剛學騎車的時候來說吧。相信很多孩子在剛學騎車時,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把握不準方向、經常摔倒等,這時候,孩子就容易畏難,甚至退縮。
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千萬別說:你怎么那么笨,這點事都學不好。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笨,我就是學不好,那我干脆就不學了。這樣孩子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是不是也會產生同樣的心理?做不好的事情干脆趁早放棄。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告訴他,你一定行,然后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孩子成功了,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孩子心里就會有種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這對他以后的面對人生的困難,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為他克服學習、生活中種種困難的動力。
3
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考試進步了多少名次、被老師表揚、評為“三好學生”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家長要善于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這樣就能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注意,這種時候,孩子也容易因取得成績而引發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家長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主動幫媽媽打掃衛生等,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如果善于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就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4
做客或待客時
很多孩子,在家明明很聽話,可是一旦帶他去做客,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有人把這種行為成為“人來瘋”)孩子的放任驕蠻,會讓大人覺得很沒面子。這時候,如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還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尷尬。
想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在做客前,就對孩子做相應的指導,或者說:我們來做個約定,如果你做不到的話,以后媽媽再也不帶你去了喲。
待客時,也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在家里即將來客人時,提前告知孩子:寶貝,某某阿姨要來我們家做客咯,要不要做個乖孩子,給阿姨留個好印象?
以這種提前約定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孩子都有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欲望,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做客回來或者客人走后,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5
生活中的任何恰當時機
教育孩子的時機,不只是以上的4點。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還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偶像時、當開完家長會回來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當帶孩子一起逛超市時……
只要家長留心發現,原來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時機,抓住這些時機,再配上得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也需要家長用心發現、耐心等待,用寬容的心去創造時機……只要時機準確、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家長失望!
篇6: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1.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父母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父母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父母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誡了。
4.父母與老師交流的時候:父母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5.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父母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父母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7.孩子對某些事物心懷濃厚興趣的時候:父母應積極支持、鼓勵,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8.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9.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父母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
10.外出做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篇7: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家庭問題專家羅斯蒙德曾談到,現代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比過去多,也更講民主,但總體而言,孩子卻比過去驕縱。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似是而非的觀念。其實,如果父母能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受挫時。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與生俱來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建議,孩子遭受挫折時,家長要用“成長型理論家學習方式”教育孩子。如孩子被騙走一塊糖,要告訴他:這也是件好事,因為你學會了識別謊言,以后不會再被騙。這樣,壞事變好事就逐漸成為孩子的慣性思維。今后面對挫折時,就不那么愁眉苦臉了。
2.困惑時。
當孩子感到困惑,家長就可抓住他渴望解決問題的心理,及時幫著疏理。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念叨“什么叫理解萬歲”,媽媽可以自然地給孩子講自己與同事發生誤會的事,并告訴她,被人誤會在所難免,如果自己沒錯,要及時與對方溝通;有錯就找機會道歉。
3.待客時。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課,外出做客或家中來客人,孩子的言行都會不自覺地“規矩”起來,家長可適時點撥,效果很好。比如,客人帶了禮物,爸爸可適當提醒:“是不是忘記說什么了?”如果孩子還沒意識到,可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的禮物,我代孩子謝謝您!”,這時,孩子會自然的學會說“謝謝”。
4.家長會時。
不論表現好壞,家長會都是孩子最不安的時候。父母不妨借此機會,與老師充分溝通。尤其當指出孩子在校問題時,要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先將孩子在家的優良表現向老師匯報,并充分交換意見。溝通結束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孩子一般樂于接受,并會在日后積極改正。
5.感興趣時。
發現孩子用物品探電源插座等舉動,家長會立刻制止,但此時還要看到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不妨從此入手培養其學習能力,再給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勵和支持安全的探索行為,因材施教。
6.不良行為剛露頭時。
孩子養成壞習慣,往往與初次發生不良行為未能及時糾正有關。幼兒沒有是非觀,如把食物扔地上、無緣無故打小朋友、不給吃就大哭等,家長應抓住這“第一次”,幫孩子打下好基礎。
7.取得成績時。
孩子取得成績時,自信心也比平時強,家長要抓住這個機會加以肯定和鼓勵,幫他把一時的熱情轉化為持久的動力。同時,也別忽視可能出現的驕傲自滿情緒。
8.小伙伴取得成績時。
心智發展成熟的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共性。小伙伴取得成績時,孩子表面上可能滿不在乎,但往往暗下決心,要迎頭趕上。父母應抓住時機進行指導,提出適當的目標。切不可過分攀比,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篇8:如何把握最佳時機教育孩子
家長學堂:父母教育孩子的六大最佳時機
家長必讀:中國家庭教育十大誤區及十大建議
關口一:孩子遇感興趣事物時
大雙和小雙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14歲考入大學,19歲攻讀航天博士,22歲參與國家863課題研究。
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其父母抓住了他們的“閃光點”,例如,“二雙”的父母從哥倆用鐵絲去探電源插座是否有電開始,發現了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從興趣入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媽媽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一旦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關口二:當孩子困惑時
一天,小慶放學回家后情緒非常低落,不停地在草稿紙上寫著“理解萬歲”。媽媽看到這種狀況,給她講自己與同事之間發生誤會的事情。并告訴她“只要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群體中都會碰到被別人誤會或誤會別人的事情。首先,我會確認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如果是正確的,我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與對方溝通;如果我發現我是錯誤的,我會找個機會向對方道歉。”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媽媽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
關口三: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孩子取得成績時,情緒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媽媽要善于抓住這個關口,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媽媽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的驕傲自滿情緒。另外,孩子做了好事時,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媽媽要善于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關口四:當孩子犯錯時
列寧因為打碎花瓶,媽媽教育他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華盛頓因為砍倒了櫻桃樹,爸爸教育他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媽媽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關口五:待客時
媽媽發現8歲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禮物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就微笑地對孩子說:“貝貝,你好像忘記說什么了?”貝貝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么,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禮物給貝貝,我代貝貝謝謝您!”
貝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自己沒有禮貌,于是很不好意思地說:“貝貝也謝謝阿姨!”接著在媽媽的示意下,貝貝又對客人說:“阿姨,您熱不熱,我去給您拿杯飲料。
”說著便去準備了,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關口六:就餐時
許多媽媽平常工作忙,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關口。如此一來,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
但是,這并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媽媽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燒熟了又是什么樣子,并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