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五不慣”孩子才會更優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8-17】
孩子成長中的原則與底線
父母的態度是關鍵
作為教育孩子的專家,我們要明確一點:孩子任性妄為、不聽話耍賴,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父母的原則和底線問題非常重要,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每個孩子都會試探父母的底線,尤其在3歲之后。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妥協,那么孩子會形成錯誤的判斷,即只要堅持哭鬧下去,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此,教育孩子時,父母一定要有原則,態度決定一切。
孩子沒有規矩,不慣
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在孩子6歲之前,如果不給他們樹立規矩,再好的教育也是無用的。立規矩,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而縱容他們的各種行為。如果孩子闖禍了,父母包庇縱容;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不以為然;如果孩子養成了壞習慣,父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被寵壞。等到孩子長大后,父母會發現再也管不了他們。因此,我們要盡早讓孩子明白:規則就是界限,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
孩子不做家務,不慣
不要責怪孩子變成了“巨嬰”,父母的過度包辦讓孩子從小就喪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做家務是孩子成為精英的第一步。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認為,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是讓他們自立,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不依賴父母。因此,孩子在3歲之后,父母就要讓他們自己學會穿衣服、穿鞋、吃飯,甚至參與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動。如果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小,許多事情長大后自然會好,那么恐怕會失望。因此,父母要及早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
孩子沒教養,不慣
一個缺乏教養的孩子,即使家庭再富有,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孩子的行為反映了父母的教養。尤其是現在的家庭,常常是幾個老人圍著孩子轉,有的孩子從小就被慣壞了,對老人呼來喝去,沒有絲毫敬意。然而,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了他能飛得高不高,而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他能飛得遠不遠。有教養的孩子才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孩子習慣不好,不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孩子習慣不好,一定不能慣。小時候知識和技能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個終身陪伴的好習慣。截然不同的習慣注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會全然相反。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孩子天生就是學霸,而是因為他們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喜歡在游戲中制定并參與規則,這樣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發光。
結語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請允許他們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成長,而我們,作為父母,就在這里靜靜守護,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通過堅持原則與底線,樹立規矩,讓孩子參與家務,培養良好的教養和習慣,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有教養、自立和成功的人。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