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能真的從來沒有學會過!請警惕“脆弱知識綜合癥”(老師家長必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3-12-25】
真相一:孩子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學會!
我曾經測試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回答錯誤。還有一道題目是關于蘋果的沉浮,許多學生根據蘋果塊的大小來判斷它們會沉還是浮,而投入一整個蘋果則認為它會沉。另外,我詢問學生為什么人不會掉進宇宙空間,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地球有引力。但是當我讓他們畫出人在地球上的情況時,他們的作業顯示他們并不真正相信地球有引力,而是認為人不會掉到宇宙空間的真實原因是因為大地在托著人。這些問題都涉及到除法、密度和引力等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在高中階段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但許多學生一轉彎就云里霧里。因此,問題的嚴重性在于孩子可能從來沒有真正掌握過這些知識,他們只是死記硬背,考完試就什么都忘了。
真相二:深度學習從未發生!
教師經常遇到同樣概念的題目,但學生并不總是能做對。這是因為他們只是機械地運用知識,而沒有進行深度學習。舉個例子,學生可能會對一道題目的錯誤解答產生疑惑,但卻不明白問題的本質是與判斷和新探索有關的。所以,問題在于我們讓學生做大量練習,但他們仍然沒有真正掌握基本知識,不知道為什么知識是這樣的。他們的知識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學習。
真相三:優生也常患上“脆弱知識綜合征”!
“脆弱知識綜合癥”是美國學者針對學生知識掌握不到位的情況提出的一個比喻。盡管優生在考試中表現良好,但一兩周后就無法證明他們依然記得這些知識,更不用說將其應用于實際情境了。這種現象可以歸結為三種結果:惰性知識、幼稚知識和模式化知識。這些證據表明,學生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知識是脆弱的,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只是膚淺地掌握了。
問題一:請告訴我到底什么才叫“學會”、“真正理解”!
學者們對理解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四個維度來衡量理解。首先,能否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即是否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網絡。其次,能否做出判斷和新的探索,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該包括對學習方法的理解。第三,能否運用知識,例如在金融計劃中運用經濟學知識。最后,能否以多種形式表達出來。理解可以通過解釋、轉譯和推斷來鑒別,解釋是對事物的合理說明和論證,轉譯是提供有意義的闡釋和翻譯,推斷是根據已習得的知識對事物進行預測或建立因果聯系。真正的理解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僅憑讀完一本書是不夠的,離真正的理解還有很遠的距離。
問題二:教師該如何教,孩子該如何學
首先,不要把考試成績與真正學會劃等號。很多試卷只能測試學生的記憶水平和淺層理解,而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次,要抓住核心概念,少而精。核心概念是一門學科的核心,學生必須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參與學習,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第三,正視教材的編寫缺陷,矯正使用。教材中經常會壓縮重要概念的表達,這會讓學生失去自學和理解的機會。教師應該重視核心概念,不吝嗇時間去讓學生真正理解。
問題三:請問你教孩子,在用直線教學,還是拋物線?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常常缺乏耐心,把時間省下來。他們只注重“精講多練”,而忽略了啟發學生深層次理解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被稱為“直線型教學”。相反,“拋物線型教學”強調學生主體性,教師要探測學生已有的概念,挑戰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并建構新的概念。這種教學方式進展較慢,但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更充分,可以加速后續教學進度。我們可以從“拋物線型教學”中獲得啟示,為“精講多練”增添新的內涵。
最后的干貨:除了說理,還要舉例子,深化理解
我們應該實行拋物線型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慢、更深入、更扎實。只有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應該是一個建材超市的經理,為學生提供各種建筑材料,幫助他們設計草圖,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建造自己的房子,而不應該是一個房地產的經紀人,先讓工人把房子建好,然后再賣給學生;
我認為教師應該像一個建材超市的經理一樣,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和工具。他們應該幫助學生設計學習計劃和課程,然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直接傳授知識給學生。
學習是情境化的,核心概念必須放置在特定情境中由學生掌握;學習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行為。
我的理解是,學習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活動,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學習也需要將核心概念放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應用和體驗,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下面,我將用一個我在語文學科中做過的一個實例來具體說明這個理念。
非指導性作文教學
1.小朋友們,上面的兩幅漫畫,都畫的是誰呢? A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
通過觀察和分析上面的兩幅漫畫,我們可以判斷出A是小明,原因是畫中有他最喜歡的玩具熊,而B是小紅,原因是畫中有她戴著的特別的頭飾。這說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判斷一個人的身份。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從另外哪些方面判斷呢?如果你想不出,可以跟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2.看看下面的幾段話,猜猜他們又是誰呢?討論一下,你覺得它們寫得好不好,指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不好的話請你試著修改一下。
(1)他那張長長的馬臉配上卷卷的頭發,笑起來眼睛瞇著,咧著大嘴。他的口頭禪就是“耶”,時常會打出一個“V”形手勢。他可是有名的主持人哦,你知道他是誰嗎?
(2)他身材中等,總喜歡以老頭的形象出現,一頂鴨舌帽下面滿額頭的皺紋,走路的時候,雙手背在身后,雙膝稍稍彎著,走起來一顛一顛,常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我和爸爸都很喜歡他。
3.比較:看一看,通過寫作來描繪人物和用繪畫的方式描繪人物有什么不同呢?你可以與同伴交流一下。你覺得用什么樣的方式更好呢?同時,這兩種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呢?試著說一說,并與大家交流一下。
4.參照以上總結的幾方面,描寫一位你熟悉的老師。接著在班級或小組交流,或者給你的同伴看,讓他們猜猜你寫的是誰?如果他們一下就能看出,那么你就成功了。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