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8-03-24】
[b]嫉妒心理[/b]的產生,與人最關心的事物相聯系,因年齡而異,因人而異。孩子們之間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問題上:
因別人學習好而嫉妒。
學習是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學習成績是評價孩子的重要指標。因此,有的孩子學習不如別人就嫉妒別人。有一個班級曾經發生這樣的怪事:在期中考試前一個星期,班上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的筆記本不翼而飛,這幾個同學著急的情況可想而知?荚囍螅P記本又回到了那幾位同學的課桌里。顯然,這不是一般的惡作劇,是某個同學出于嫉妒心理,采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因別人受表揚而嫉妒。
這在孩子們中是常見的現象。別人受了表揚,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氣,有的公開挑人家的缺點,也有的故意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心理反應是:“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做得來!
因別人受到老師重視或與老師關系好而嫉妒。
這固然也有老師的責任,應該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但是,嫉妒是沒有好處的。有的孩子因為不被重視或與老師關系不如別人而嫉妒受老師重視及與老師關系好的同學,并且常常遷怒于老師,背后議論老師,甚至對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極的態度。
因同學之間的親疏而嫉妒。
同學之間的親疏變化,常引起嫉妒心理的產生。
有一個小男孩與幾個男同學關系不好,當那幾個男同學與女同學一起外出游玩時,他偷偷拍了照片,交給班主任老師,添油加醋地說這幾個同學“作風不好”。其實,那些同學一起游玩兒,是家長單位發的票,幾個同學沒有任何不良表現。這位小男孩是出于嫉妒心理才這么做的。
因別人有較好的衣服、文具等而嫉妒。
孩子們普遍希望有漂亮衣服、名牌衣服、好的文具、好的玩具等,由于家庭條件不同,家長教育方法不同,總會產生有這個沒那個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孩子會因些而產生嫉妒心理,對有比自己好的東西的同學“氣不忿兒”,總想比過人家。當別人的東西臟了、壞了時,甚至幸災樂禍。
孩子產生[b]嫉妒心理[/b],還有多種情況,上面幾種是常見的。那么,如何進行引導教育呢?
講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有兩方面最大的危害。
一是破壞人際關系的和諧。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那個人友善、熱情,兩個人的關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對象越多,關系冷淡的對象越多,這就給人際交往帶來極大的妨害。而且,這不只是個人的問題,還會破壞集體的團結和良好的心理氛圍。
二是造成個人的內心痛苦。一個嫉妒心強的人,常常陷入苦惱之中不能自拔。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傷害別人,使自己陷入更惡劣的處境。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教育孩子承認差異,奮進努力。
現實中的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面,就是表現在那方面。一個人承認差異就是承認現實,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來,只有靠自己奮進努力,嫉妒于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斗精神。
[b]嫉妒心理[/b]的一個特征是希望嫉妒對象發生變化,由好變壞。有人說這是“東方式嫉妒”的特征,我不敢茍同,因為我們東方自古就有“見賢思齊”的教誨。我們應該把“努力改變自己”作為正確的指導思想。
家長千萬不可用貶低孩子所嫉妒的對象的辦法來減輕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樣會導致孩子過多地去看別人的不足而放棄自己的努力。
教育孩子不斷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提高自我意識水平,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教育孩子經常反問自己:“我現在各方面表現如何?有什么優點?有什么缺點?跟上個月(或上個星期)比較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該怎么辦?我有決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嗎?我是否應該聽取爸爸媽媽的意見?是否征求老師、同學的意見?”同時,教育孩子在班上給自己尋找追趕的榜樣,看到別人的長處。一個孩子如果能經常這樣去想問題,嫉妒心理就會慢慢打消,而能夠客觀地自我評價,客觀地評價別人。
以上幾種做法,請家長試一試。
延伸閱讀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