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二核心概念清單:7個關鍵點,吃透就拿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13】
高二生物必修二講的是進化與遺傳的底層邏輯,不是背定義,是理解機制。考試常考選擇題和簡答題,核心就這7個概念,弄明白,題型再變也不怕。
1. 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
別把“種群”想成一群動物那么簡單。它指的是:在同一個區域里,同一物種的所有個體。比如,一個池塘里所有的鯉魚,就是一個種群。不同池塘的鯉魚,就算長得一模一樣,也不是同一個種群。因為它們之間沒有基因交流。考試問“進化發生在哪個層次”,答案就是種群。個體不會進化,種群才會。
2. 基因庫是種群的遺傳總和
一個種群里,所有個體攜帶的全部基因,合起來叫基因庫。比如,這個種群有100個個體,每個個體有兩套染色體,那基因庫就是這200套染色體上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庫不是靜態的,它會因為突變、遷入、遷出、自然選擇而變化。理解這個,就能明白為什么種群能適應環境。
3. 基因頻率決定進化方向
基因頻率 = 某個等位基因的數量 ÷ 該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的總數。
比如,控制豌豆花色的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A(紫色)和a(白色)。在一個種群中,有30個A基因,70個a基因,那么A的基因頻率就是30 ÷ (30+70) = 0.3。
這個數字變化了,進化就發生了。不要記公式,要會算。考題常給一個群體的基因型數量,讓你算基因頻率。別慌,按定義來:數清楚等位基因總數,再算比例。
4. 物種的定義只看一點:能不能生出有生育力的后代
兩個生物長得像,不代表是同一物種。馬和驢能生出騾子,但騾子不能生小騾子,所以馬和驢是不同物種。
判斷標準只有一個:自然狀態下能否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這個定義是硬標準,不是靠外形、習性、棲息地。考試里常有干擾項,比如“它們生活在同一片森林”,別被帶偏。
5.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開關
沒有隔離,基因一直交流,種群就不會分化。隔離分兩種: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地理隔離是物理隔開,比如河流、山脈把一群鳥分成兩撥。它們暫時還能交配,只是見不到面。
生殖隔離是根本性障礙,就算見面也生不出后代,或者后代沒生育能力。
關鍵點:地理隔離是起點,生殖隔離是終點。沒有生殖隔離,就算隔了幾萬年,還是一個物種。
6. 生殖隔離不是“不想交”,是“交了也沒用”
很多學生誤以為生殖隔離是因為動物“看不上”對方。不是。是生理結構不匹配,比如花粉不能在異種柱頭上萌發;或者精子無法穿透卵膜;或者胚胎早期死亡。
舉個例子:獅子和老虎能生出獅虎獸,但獅虎獸雄性不育。這就是生殖隔離。
考試題常問:“為什么兩個種群不能算同一物種?”答:它們交配后產生的后代不可育。
7. 共同進化是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不是只有生物在變,環境也在變,它們互相推著走。
比如:花的結構越來越復雜,是為了吸引特定傳粉昆蟲;昆蟲的口器也跟著變長,才能吸到花蜜。
再比如:獵豹跑得快,羚羊跑得更快;細菌耐藥了,抗生素也得升級。
共同進化不是“誰打敗誰”,是“誰離不開誰”。這個概念常出現在材料題里,讓你分析生物與環境的互動關系。
怎么用?
做題時,看到“進化”“物種形成”“多樣性”“適應性”這些詞,立刻往這7個點上套。
選擇題:選項里出現“個體進化”“基因庫不變”“能交配就是同一物種”,直接排除。
簡答題:問“為什么新物種形成”,答:地理隔離 → 基因頻率改變 → 生殖隔離形成。
別寫“因為環境變化”,太籠統。要具體到:隔離導致基因交流中斷,自然選擇使不同種群基因庫分化,最終產生生殖隔離。
別背書,練題。
找近三年的高考真題,專挑必修二的進化部分,做10道題,你會發現:題干怎么變,考點就這7個。
記住:生物不是靠記憶,是靠邏輯。理解了基因頻率怎么算,隔離怎么起作用,共同進化怎么發生,題目再繞,你也看得穿。
這7個點,是必修二的骨架。其他內容,比如哈迪-溫伯格定律、自然選擇類型,都是圍繞它們展開的。先立住骨架,血肉自然長出來。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李教員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工程
- 張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王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法學
- 韓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工管法學雙學位
- 黎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許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 段教員 天津理工大學 通信工程
- 鄧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 余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工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