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寫作成為孩子的快樂旅程:一位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05】
在教育的長河中,作文教學就像是一條蜿蜒的小溪,承載著孩子們表達世界的愿望。作為一名深耕小學語文教育多年的教師,我始終堅信寫作不是一場枯燥的考試,而是一次充滿驚喜的探索。當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描繪出內心的世界時,那種純粹的表達往往比任何標準答案都更動人。
一、構建寫作的起點:從觀察到表達的橋梁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孩子面對作文時會陷入"無話可說"的困境。這讓我意識到,寫作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觀察力的培養開始。我會帶著學生們走進校園的每個角落,觀察陽光如何穿過樹葉的縫隙,聆聽雨滴敲打地面的節奏。這些看似平常的場景,往往能激發孩子最真實的感受。
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五感觀察法"。當孩子們用眼睛捕捉到蝴蝶翅膀的紋路時,我會引導他們用指尖感受樹葉的脈絡,用鼻子聞到泥土的芬芳。這種多維度的感官體驗,讓抽象的文字有了具體的支撐。有位學生在觀察完操場上的螞蟻后寫道:"它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背著比自己還大的面包屑,讓我想起我們班級的值日生。
"這樣的表達,正是源于真實的觀察。
二、搭建寫作的階梯:從模仿到創造的蛻變
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初期,我會選擇優秀的范文作為范本,但絕不會簡單地讓學生照搬模仿。而是通過"拆解-重構"的方式,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框架。比如在講解記敘文時,我會用思維導圖展示"起因-經過-高潮-結局"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明白每個段落的功能定位。
在寫作練習中,我特別注重"片段訓練"的方法。當孩子們掌握了人物描寫的基本要素后,我會讓他們專門練習描寫一個同學的外貌特征。有位學生在描寫同桌時寫道:"他的眼鏡總是滑到鼻尖,說話時會不自覺地晃動,像一只總是找不到歸處的蝴蝶。"這種生動的比喻,正是經過多次片段訓練后自然產生的。
三、點燃寫作的熱情:讓文字成為表達的工具
寫作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如何讓文字成為孩子們表達思想的工具。我發現當孩子們對某個話題產生強烈興趣時,他們的寫作往往最富有生命力。為此,我會定期開展"主題周"活動,比如"我的夢想"周、"校園里的小秘密"周等。
在一次"校園里的小秘密"主題寫作中,學生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物:圖書館角落里藏著的舊書簽、操場邊石縫中頑強生長的小草、食堂阿姨偷偷藏起來的糖果。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發現,最終都化作了文字中的珍珠。有位學生寫道:"我知道教室后墻的裂縫里住著一只蝸牛,它總是在下雨天探出頭來,仿佛在和我們玩捉迷藏。"
四、構建寫作的生態系統:家校共育的智慧
寫作能力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我經常與家長分享"生活即寫作"的理念,建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進行對話。當孩子講述幼兒園的趣事時,不妨問:"你能用三個詞形容當時的心情嗎?"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時,可以引導他們:"如果把這些煩惱寫成一個小故事,會是什么樣的呢?"
在班級中,我建立了"寫作成長檔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專屬記錄本,記錄著從最初只會寫三句話的短文,到能夠完整敘述一次春游經歷的轉變過程。這種可視化的發展軌跡,讓家長和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進步的軌跡。
五、超越分數的追求:讓寫作成為終身的財富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牢記寫作的終極目標不是追求高分,而是培養終身受益的能力。當孩子們能夠用文字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他們獲得的不僅是寫作能力的提升,更是溝通能力、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有位學生在畢業時寫道:"以前覺得作文是老師布置的任務,現在明白它是記錄生活的工具。每次看到自己寫下的文字,就像翻開一本屬于自己的日記。"這種轉變,正是教育最珍貴的成果。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作文教學更是其中充滿詩意的篇章。當孩子們能夠自如地用文字表達內心世界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作文本上的進步,更是一個個正在成長的生命。這或許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樣: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 段教員 天津理工大學 通信工程
- 余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工業工程
- 鐘教員 溫州理工學院 英語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
- 袁教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 姚教員 北京林業大學 車輛工程
- 林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會計)
- 黃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