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 高考作文6個提分方法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09】
一篇作文在語文高考中占有70分,真是再怎么強調其重要性也不過分!作文得高分,就意味著有升入重點大學的可能性;作文如果寫砸了,那能否上大學都成了問題。因此,便有了“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說法。于是,如何寫出一篇考場作文,便是絕大的話題;如何寫出一篇高分作文,更成為絕大的難題。
近些年來,反映在高考作文中最大的弊端,有這么三點:
1、假、大、空泛濫,我們很難看到說真話、講真情、談真事的作文。
2、過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大多數作文就像從一塊模子里塑造出來的,僵化死板,毫無生氣。
3、無論什么題目,都我行我素,不審題立意,“寫什么都好”,這種現象在高考作文中尤為流行。
那么,為什么高考作文會有如此弊端出現?能不能抑止和扭轉這些弊端,讓孩子們說些真話,露些真情,講些真事呢?
考場作文,與平時創作的確有諸多的不同,在限定的主題、限定的時間與限定的字數內,要充分表達考生的觀點,體現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認識問題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能力,的確多少有些走鋼絲的味道。
但這并不是說考場作文,就完全與平時寫作脫鉤,可以另起爐灶,寫和自己毫無關聯的事兒,或者是沒心沒肺地、盡情開心地贊美時代。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考場作文同樣可以寫得有個性、有見解、有內容、有文采,不僅獲得閱卷教師的認同,可以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分數,也可以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今天小編就對高考作文寫作的一些體會與建議。
1、多讀、多寫、多改、多悟
高考作文表現在考場上,但功夫在考場外。無論是教作文的老師,還是寫作文的學生,必須要廣泛讀書,要體驗生活,要認真觀察,要悉心體悟。蘇軾說:“文無他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睕]有豐富知識與生活體悟的作文,就是無病呻吟,矯情造作。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讀書積累、日常感悟與多寫多練的重要性。
建議同學們平日咬定一部名著,深讀細賞,慢慢品味,終能有獲(清人李沂談創作經驗是“多讀、多講、多作、多改”,這對老師應該尤具有啟發性)。
2、必須審題立意,要有自己的見解
近年來流行的“寫什么都好”類型的作文,就是不審題立意,甚至寫與提供材料或題目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這是完全錯誤的!古今中外,寫文章必須要審題立意,要有自己的見解。
清人魏禧認為:“作文先貴立意。不必求異,但須有獨到處,便足異人!币馑际钦f,不一定非要通過標新立異,來顯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但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見解有大有小,合情合理才行;立論有高有低,不脫題意為好。離題萬里,好為高論,排山倒海,夸夸其談,是最要不得的。
3、文字須平易通順,明白曉暢
沈約曾說,“文當從三易”:謂易見事、易識字、易誦讀也。朱熹也講,歐、蘇文好,只是平易,不使差異字換尋常字。清初錢謙益更強調“文從字順”為作文秘訣。白居易作詩,讀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就是用人人能懂的字詞,表達或深奧或淺顯的道理。
我們再看看民國時期那些大師們寫的文字,如魯迅《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哪篇不是大白話,哪篇又是堆砌詞藻的呢?宋祁主編《新唐書》,仿班固《漢書》,喜用生僻字、古字,被后人譏刺如吃美食,卻生噎打嗝。
有人特別喜歡用生僻晦澀的字詞,或者坎壘不平的語句,來顯示自己的個性與不同,但往往駕馭不了這些文字,讀起來正如打嗝,徒增厭煩。
4、說理須透徹條暢,切忌空發議論
今天的考場作文,絕大部分學生都寫議論文,議論文不是不好,但空發議論就過猶不及了。很多考生不會敘事,不會講故事,不明白即使議論文也須從敘事說起的道理。清代朱筠稱“學文必自敘事始”,先把話說完整了,才能舉證立論。
朱熹曾說:“作文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不可架空纖巧。”這話最為在理,不僅要擺事實,講道理,還要說出個條理與邏輯才好。清代桐城派作家姚瑩說:“文章最忌好發議論,亦自宋人為甚。漢唐人不然,平平說來,斷制處只一筆兩筆,是非得失之旨自了。而感慨詠嘆,旨味無窮。
”可見,無論大道理還是小見識,敘事順暢,說理清透,立言有據,論說得體,才是好作文。
5、講究自然成文,切忌生搬硬套
作文有一定之規,模式化、套路化是必須的,但我們反對過于模式化與生搬硬套,甚至抄襲默寫他人的文章。
唐人有“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之譏,世人皆知。清代袁守定《占畢叢談》,曾經非常有意思地總結此類文字。
他說:“凡有所作,搬視舊本,謂之‘獺祭魚’;令人檢討出處,掇拾成文,謂之‘衲被’;裝頭者,謂之‘樓上架樓’;摹仿前人者,謂之‘屋下作屋’;鋪敘無含蓄,謂之‘狀體’;好用‘金’‘玉’‘寶’‘璧’字,謂之‘至寶丹’;好用古人名姓,謂之‘點鬼簿’;好用數目字,謂之‘算博士’;好附寒僻者,謂之‘鬼畫符’;俚拙而笨者,謂之‘疥駱駝’;文未成而鐫刻者,謂之‘蘰癡符’。
”這段話比我總結的“十五體”說得還好,作文者應該深深引以為戒才是。
6、養成自家文風,善于揚長避短
每個人生活經歷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個性才情不同,所好文風不同,要針對自己的才情、喜好與能力,練習自己的文章風格。魏禧曾為文章分類,認為“簡勁明切,作家之文也;波瀾激蕩,才士之文也;紆徐敦厚,儒者之文也”。
這充分說明每個人的個性特點與文章風格,都有其獨特性,要在平日的學習與寫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與文章風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漏,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閃光點得到充分的發揮。(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