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7-30】
篇1: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小編曾經在雜志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故事很普通尋常,卻令人深思。在一所私立幼兒園里,幼兒園的管理者和老師們很苦惱一件事——孩子放學后來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們經常遲到。如果家長們遲到,為了保證孩子安全,學校就要安排老師來看護。碰到一些遲到一兩小時的家長,老師們很無奈,畢竟老師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
為了督促家長們按時接孩子,也順便解決老師加班費用的問題,幼兒園做出了一個規定,在關門后再前去接孩子的家長,遲到就要“罰款”——1~5分鐘內晚到,罰款2元;5~10分鐘內晚到,罰款4元;10~15分鐘內晚到,罰款6元,以此類推,封頂50元。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他們也不愿意收這個錢,這不是“罰款”,這是管理費。負責人承認有時因為天氣或者交通狀況的原因,讓家長按時到園可能有困難,但這項規定總體來看,負責人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預見到的是,這項規定出臺后,家長們一定會抱怨。“這一點也不人性化,罰錢有點傷感情!”“誰會故意把孩子自己留在這里呢,我們也沒辦法!”
家庭教育問題必須重視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項規定出臺后,遲到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更令人咋舌的是,之前一些不太遲到的家長,遲到的次數居然增加了起來。
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因為金錢可以買時間。
沒有罰款規定前,大多數家長接孩子遲到的時候,心里對孩子、對幼兒園的老師是有愧疚的。因為別的孩子的父母每天都能夠按時接送,自己卻沒有做到,會覺得不好意思。家長心里有數,遲到會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家長們也是有心理成本的。
而在幼兒園開始收取管理費用后,家長們的行為動機被改變了,家長們就覺得老師加班是理所當然的。遲到時間被價格化后,家長覺得用二三十元買自己的遲到時間,還是很“值得”的。
小編經常聽身邊一些家長說,“你看,從小到大,我給你學習花了這么錢,我對得起你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學習好不好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對得起”、“我已做”……多多少少能反映了一部分家長的心態。很多初高中學生的家庭,家長覺得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給孩子買各種新興的玩具、iphone、ipad, 給孩子買品牌服裝和鞋子,自己做得就很好了。培養孩子的事,老師和學校負責就可以了,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卻通常都忽略了一個很簡單又很重要的問題。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家長要工作賺錢養家,孩子每天天還沒亮就背起書包上學去了,家長和孩子的接觸時間不多,孩子和家長的溝通不多,從“務實”的角度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常常也很一般。因為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父母更能影響孩子的行為,但家長并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愛的只是自己的成績。
暑假已經要過完了,開學的日子也一天一天的近了,家長應該抓緊剩下的時間讓自己跟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多花點時間去和孩子聊聊吧,去了解孩子喜歡什么。不要覺得自己不懂做題,就管不了孩子的學習。不要覺得自己不懂物理化學,就激發不了孩子科學探索的興趣。
有時候跟家長溝通我會發現,他們會覺得教育是學校的事情,父母已經夠辛苦的了。其實我發現,現在的孩子你再用那一套教育方式,“你看看你自己整天只知道玩,你再看看你父母工作多辛苦”……他們是很難聽進去的,應該說他們是很難理解,為什么?就是因為溝通少了。 家長先別管什么親子溝通方法和家庭教育技巧,先檢查自己用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到底有多少。
篇2: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因為加班沒時間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早上來不及給孩子做早餐就匆匆出門;一周陪孩子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就更別說教育孩子了。
可如果耽誤了孩子的教育,我們這么忙又有什么意義呢?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只要利用好了下面這8個零散時間,10分鐘頂得上2小時,多忙都能把孩子教育好!
起床時
一日之計在于晨,美好的一天從孩子睜開眼的一剎那就開啟了。叫孩子起床時千萬不要使用獅吼功,這樣只會讓他帶著怨氣起來,取而代之的是溫柔地喚醒,孩子感受到了愛,自然也會把這份愛傳遞給你。
準備早餐時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讀書很累,就會讓他早上多睡一會,可是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配合你做早餐更有意義。
不但不會讓孩子感到沒睡好,反而會更加有精神。而且孩子吃著你做的早餐,會吃的更多哦~
吃早飯時
這段時間是一天中教育孩子最好的時刻,可以跟孩子聊一下昨晚有沒有做夢,還有提醒提醒孩子書本是否都帶齊了,今天準備做什么?
這時候,你的這些問候,這些關心,會讓孩子感受到慢慢的愛。
出門前
一個好的形象會幫助孩子交到朋友。每天出門前,和孩子一起選一件好看的衣服,好的衣服會帶來一天的好心情,等他穿好后,整理一下衣服是否干凈整潔,這個習慣的養成對以后的工作也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出門的時候不要忘記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路上注意安全,安全方面無小事,尤其是在孩子安全方面。
下班回家后
結束了忙碌的一天,難免會有一些疲倦,特別是白天工作不順心的時候,往往會把負面情緒帶回家,所以在進門之前,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忘掉工作的事情。
如果孩子給你開的門不要忘記說謝謝,如果是愛人的話,也可以給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父母相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吃晚餐時
孔子說“食不言,寢不語”這是對禮最高的尊重,可是現在社會大家很忙,如果吃飯再不聯絡感情的話,親情真的會越來越疏遠。
當然,也不是讓大家吃飯的時候哈哈大笑,而是可以相互聊聊,爸爸媽媽可以問問孩子今天發生了哪些事,有沒有什么處理不了的事情?
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并給予幫助,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后盾。需要注意的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餐桌上的批評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消化。
當然了,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說一下自己遇到的一些趣事,讓孩子知道工作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一個事業的種子,以后會更容易取得成功。
陪孩子寫作業時
一般家庭吃過晚飯后,爸爸或者媽媽去打掃衛生,另外一個人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注意的是,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最好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這樣有利于家庭學習氛圍的養成。
晚上睡覺前
充實的一天即將結束,但是還有一些小的細節要提醒孩子,比如可以提前想好明天穿的衣服,整理好明天上學必備的物品,讓孩子自己動手,長期堅持下去受益匪淺。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可以在睡前跟他講點小故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等孩子入睡后,幫孩子蓋好被子,這段時間就屬于你自己了,看小說,刷視頻都可以,但是不要長期熬夜哦!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每天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那樣會讓他對父母形成依賴,永遠也長不大;也不是對孩子不管不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忙不能是缺席孩子成長的理由。
陪伴的關鍵在于家長是否用心,也許你專心陪伴的一分鐘,對孩子的意義卻是非凡的。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啊!
篇3: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微博]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于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八、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獻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篇4: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時間觀念”很敏感,逐漸認識到如何讓孩子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讓孩子學會合理、自主地安排時間,不僅是保證 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還是成才教育的一項基本訓練。
在孩子上小學時,父母就應該進行這項訓練了,因為上小學的孩子已懂得了昨天、今天、明天,認識了年、月、日,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觀念也不斷增強。 但他們還沒有真正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沒有時間的緊迫感,沒有學會安排和利用時間。
因此,父母應幫助孩子克服淡薄的時間觀念所造成的不良習慣,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使孩子養成惜時、守時的良好習慣,幫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時間。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幫助孩子養成自我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
時間表的內容應該包括在家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上學、什么時間放學回來、什么時間休息,睡覺、復習功課用多長時間等。父母應該通盤考慮、合理安排、 忙而不亂,還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恒。
第二,時間安排要有張有弛。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把時間都安排在學習上,連星期天也不許玩,要讓他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要照顧到孩子愛玩的天性,允許他們較多地安排玩耍的時間, 以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孩子學會在最佳時間學習。
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來容易疲勞,他們記憶力好,但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一天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在上午9:00 N 11:00和下午3:30—5:30,但在中午應讓孩子有兩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另外,晚上做作業、復習功課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也不利 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利用零碎時間。
茶余飯后的零碎時間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不過讓孩子合理充分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背記一些單詞、詩文是很有益的。
第四,教育孩子有責任感。
讓孩子為自己在什么時間干什么事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力爭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好規定的事情,不要拖拖拉拉。
第五,要及時檢查孩子對時間的使用。
孩子制定了一個時間表,可以使他學習、生活有秩序地進行,但很多孩子毅力、耐力欠缺,這就需要父母及時檢查孩子的計劃執行情況,督促們完成預定目標。
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開始人生的旅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時間中發展的,誰能夠把握時間,誰就會利用時間,誰就最能接近成功的終點。所有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做時間的主人,這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篇5: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教育孩子
近期,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首次全面梳理了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確“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是否能達到以上要求?為什么有的孩子會睡不夠?羊城晚報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走訪。
年級段越高,孩子睡眠時間越少
“我家孩子以前可以睡10個小時,現在不行了,每天晚上寫作業都得寫到11點左右。”付女士的孩子在越秀區某小學上六年級,正處于小升初階段。她表示,導致孩子每天不得不晚睡的除了學校作業,更多是來自課輔機構的復習資料和相關課后拓展的作業,“主要是英語和奧數作業比較多,語文作業雖然不多,但是耗時長,孩子背背古詩詞、寫篇作文,一兩個小時肯定有的。”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發現,隨著年齡和學級的遞增,廣州市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呈現出普遍遞減的態勢。不少家長表示,作業量增多是導致孩子晚睡的主要原因。記者了解到,中、低年級的孩子基本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而隨著孩子進入高年級,他們不僅要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課外補習班、課外興趣班的學習和課后作業,這也使得孩子想要在10點之前睡覺的目標變得困難起來。
除了作業多、課外補習班多,有家長表示,學習效率低下也是耽誤孩子睡覺的“罪魁禍首”之一。
方先生的女兒正讀初一,常常晚上11點還無法完成作業。在方先生看來,孩子的作業量并不算大,做事磨蹭才是導致其晚睡的主因。“孩子把書房門一關,我就不知道她在里面干什么了。有一次中途給她端水果,過了一小時再去看,水果倒是吃完了,那本數學習題冊就沒翻過頁。”一旁的李女士表示,自己無奈之下只能盯著孩子完成作業。“無法集中注意力,就無法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原本兩小時就能搞定的作業,非要花四小時才能完成。”
此外,家庭睡眠習慣也是影響中小學生睡眠的因素之一。有中學生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睡得晚,受家庭影響,自己也逐漸養成了晚睡的習慣。“晚睡容易,早睡很難。當你習慣了十一、二點睡覺,很難在十點之前睡著。”
“目前肯定睡不到國家規定的9小時。”小華是一名初三學生,她告訴記者,睡眠不足是班里的普遍現象,很多同學都要寫作業并且復習到很晚,不熬夜根本完不成手里的學習任務。“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證在十二點前睡覺,但是白天依然很困,就靠咖啡撐著。”小華說。不少初三學生都表示,自己在上課期間不小心睡著過。“有時候太困,我就干脆自己到教室最后站一會兒。”有學生調侃道。
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2.82小時
日前,某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平臺發布互聯網教育大數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報告》顯示,近3年時間,我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由3.03小時降低為2.82小時,但的最新數據仍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同為亞洲國家,我國中小學生寫作業時長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在廣州,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為2.99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7小時。因為熬夜寫作業,85%的學生出現過沮喪、崩潰、自我懷疑等心理問題。
而“陪寫作業陪到心梗”、 “我做錯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業”等熱議話題也并非空穴來風。《報告》顯示,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陪。而隨著孩子年級升高,陪寫作業的壓力卻并未降低,高中生家長中每天陪作業4小時以上的占比為7%。而陪寫作業已成為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親子關系的殺手,數據顯示,有3/4家庭曾因寫作業“開戰”。
此外,全國的相關調查也顯示,近年來,青少年睡眠問題日益突出。在全國8個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學齡兒童睡眠不足(少于9小時)的比例為38.0%,城市兒童睡眠問題的患病率高于農村兒童,城市兒童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者所占比例更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發布調查數據:“-間,近六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國家規定的9小時。”
專家:不建議課外為孩子“加餐”
據悉,廣州不少小學已倡導為學生減負,學校規定每天作業量語數英控制在1小時。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作業做不完晚睡”的情況?
記者采訪了多名中小學生的父母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睡眠時間比較看重,但大部分只能保證在8個小時左右,不過擠占孩子睡眠時間的并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是父母安排的興趣練習、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有的家長對小孩學習抓得很緊,不僅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還為孩子不斷“加餐”。
“不建議給孩子增加學校布置以外的筆頭作業”,記者采訪了部分小學老師和校長,他們普遍對家長給學生額外增加各種練習題的做法表示反對,更提醒家長切忌讓孩子重復地做機械題目,比如在學校布置的作業基礎上,再來一本奧數練習冊等。
有小學校長表示,學生睡眠不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學習效率降低。“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健康,從而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產生消極影響。”該校長表示,以小學生為例,作業量的多少并非關鍵,關鍵要引導學生專時專用,提高作業效率,讓孩子在做作業中學會有效管理時間。小學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防止“拖延癥”和“三心二意”等壞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在低年級,要盡量讓孩子能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應有的作業量。此外,家長也不要再給孩子作業“加餐”,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拖延時間應付家長的心理,從而形成拖時間的習慣。
“家庭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課堂上都學會了,就不用通過回家后做大量家庭作業鞏固。”東風西路小學校長陳伯良認為,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既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也要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在他看來,作業量因人而異,喜歡做題的孩子,再多的作業也不多,不喜歡學習的,一道題也是負擔。常規而言,小學的作業量不會多,主要是培養興趣,不要機械地布置作業。
有些家長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喜歡找補習機構給孩子增加作業量。陳伯良表示,孩子一般不喜歡做更多作業,這時就會采取拖延術,原本半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就拖著兩個小時完成,這反而會讓小孩養成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他認為,優秀的學習成績不一定非要靠題海戰術,提高課堂效率,發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重要。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