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8-14】
篇1: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來源
1、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love)。
什么是無條件的愛?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后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丑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個什么樣的孩子無關。
他們愛孩子,盡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長過程,享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尊重、鼓勵、欣賞、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有父母的愛在后面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無所畏懼:“我爸媽愛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實,知道自己擁有取之不盡的力量,可以面對整個世界。
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他們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所以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逼著孩子去代為完成。
精神科醫生認為: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都能從其家庭教養方式中找到癥結。父母對孩子性格和情緒的影響超過了學校和社會。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自尊,然后才會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只關乎自己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
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3、贊賞使孩子自信
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贊賞的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有意義的,那么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孩子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
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應當對孩子多一些贊賞鼓勵少一些指責批評,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時,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夸獎和贊美,不要害怕會把孩子給“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驕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
4、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會有意無意否認孩子的感覺,說出不信任孩子的話語。比如孩子說太熱了,不想穿外衣,我們會斥責孩子:熱什么熱?媽媽一點都不熱。孩子想幫忙端盤子,媽媽馬上說:“你端不穩的,看把盤子給打了。”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地扼殺掉了。
所以,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如果孩子說熱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熱。可以替他拿著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他穿上。他覺得課程太難,和他一起分析難在什么地方,找到癥結,幫孩子解開。他想嘗試任何事情,都給他機會讓他去試,給他充分的信任和學習的機會。
篇2: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不少父母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兒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能夠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靈敏,但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發生問題。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你真棒”。
比如讓4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說:“你現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給你買雪糕。”而只需說:“我想你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穿上它了。”在這樣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會感到自己確實已長大了,就會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鞏固這種感覺,從而自信心大增。
成人的評價對孩子產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幼兒時期,成人對孩子信任、尊重,承認,經常對他說“你真棒”,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進步,認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經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輕視、懷疑,經常聽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會”的評價,孩子也會否定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產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須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評價,多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要以正面鼓勵為主,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別的孩子比較,而是多拿孩子的過去與現在比較,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進步了,從而產生相應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別要給予發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懷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使這些孩子逐漸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第二,創造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自信心。
給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盛飯、給爺爺拿眼鏡、到信箱拿報紙等,他做到了就表揚。有時也幫他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如洗手絹、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會做了更要大為表揚,樹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要讓他自己穿脫衣服,鍛煉獨立性。需知自信心和獨立性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孩子的缺點和優點,正確把握,創設良好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去嘗試和發現,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第三,用鼓勵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鼓勵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不斷鼓勵,就好象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沒有鼓勵孩子不能健康成長。但我們往往輕視對孩子的鼓勵,往往忘記鼓勵。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斷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輸和訓導。
當孩子試著做一件事而沒有成功時,我們應避免用語言、用行動向他證明他的失敗。我們應該把事和人分開,做一件事失敗了并不意味這個孩子無能,只不過他還沒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們采取指責的態度,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樣簡單了。孩子可能永遠做不成這件事情。對成人而言,我們自己首先不能泄氣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勵孩子,最重要的兩條是:第一,不要諷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二,不要過分地贊揚他,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時刻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同時,我們應該知道,如何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條件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老師、家長應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他們也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另外,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里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大膽自信。創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像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那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
篇3: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生命的價值取決于我們自身!告訴孩子,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是獨特的,并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讓孩子知道他存在的價值,增強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創造自己的個性與未來。
第一招 告訴孩子他自己就是無價之寶
第二招 讓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
第三招 弱化孩子的錯誤突出其取得的成績
第四招 重視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招 責備孩子之前必先贊美
第六招 強化優點使孩子不斷的進取
第七招 用高目標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八招 用“原依賴”和孩子建立互信
第九招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責備
第十招 不在第三者面前責備孩子
第十一招 讓孩子相信幸運之神隨時會降臨
第十二招 讓孩子回憶過去的成績重建信心
篇4: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對孩子自信的培養只能從小由家庭潛移默化,用母愛誘發出來。一個人可以被別人歧視,但萬萬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視。
在我孩提時代,外祖母就教給我一首民謠,叫做《凡人與神仙》:
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首小小的民謠伴隨著我的一生,它曾激勵我做過許多美好的夢。雖然因生不逢時,未能好夢成真。但是,“神仙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卻成了我教子成才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孩子會說話開始,我就教他們背誦這首民謠,使得他們從小就懂得凡人也能做“神仙”。古往今來的偉大人物原本就是普通孩子成長起來的,天才和凡人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自信。這不僅促使孩子們對“神仙”的向往,有利于孩子編織童年的夢,而且無意間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要去爭取。永遠不要消極地認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他就能夠做到。自己不自信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實現。
孩子們還沒有上學,我們就對他們說,長大了做博士,使得他們的幼小心靈中對博士這“東西”很熟悉,而且認為是肯定可以得到的“東西”。也就是說,博士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就在他們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因此,長大之后就會很自然地去努力爭取。因為人們總是去爭取自己認為可以得到的東西。反之,如果認為“神仙”不是凡人做,那么自然就不會有凡人去爭取做“神仙”了。
有人說,人類最無可彌補的一種損失就是:不知道可以經由一種明確的方法使普通人發展出充分的自信來。學生在完成他的學業之前,竟然沒有一位老師把發展自信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實在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損失。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并不能算已經接受過正常的教育。自信作為人的一種非智力素質,正如“志”一樣是孩子成才的一項重要素質,而且同樣是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而發展起來的,而只能從小由家庭潛移默化,用愛誘發出來。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
培養孩子的自信得從父母統愛開始。自幼給予孩子最慈祥、最純真的愛是培養孩子自信的最根本的環節。一個人可以被別人歧視,而且有可能由于這種歧視帶來發憤圖強的效應。但是,任何人都萬萬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視。一個被父母歧視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沒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個病態之人,更談不上成才了。
因此,要想家庭教育獲得真正的成功,父母必須用愛的雨露去滋潤孩子的心田。用脈脈溫情去營造孩子成才的軟環境,讓孩子永遠生活在和諧愉快、奮發向上的氛圍中。當一切順利的時候,需要這樣做;在困難曲折的時候,更需要這樣做。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時失誤或過錯做出過激的反應或懲罰,這樣會傷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一旦失去之后,就永遠無法挽回。在很多失敗的家教中,可能都有過這樣一段痛苦的經歷,等到后悔時已經來不及了,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的一生經歷過無數的困頓和曲折,就是憑借著一份由偉大的父母之愛孕育起來的堅強的自信,使我一次又一次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擺脫了困境。我又將這份從父母那里承襲下來的愛,給了我的子女,培養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使他們能夠在困難曲折中創造出輝煌。
在培養自信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最根本的環節之外,我們還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孩子。任何有關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要盡可能聽從孩子自己的意見,即使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給出誠懇的建議,從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讓孩子帶路。每次出門,不管是拜訪親友還是外出旅游,總是讓孩子走在前頭,為我們帶路。
三、除非對號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論是開會、聽課、看演出,都堅持這樣做。
四、經常有意識地與孩子爭論問題。自己站在錯誤的立場上,讓孩子在爭論中取勝,然后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千萬不能老是讓孩子輸,更不能在日常生活的爭論中以老壓小,使孩子難堪。
五、練習當眾發言,培養當眾辯論的能力。
六、經常練習正視別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視對方,并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勢,昂首挺胸,兩眼看向遠方。經常有意識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經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個特殊人物,將來必定有出息。這樣能使孩子經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對自己也會有較嚴格的要求,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確實有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敗,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嚴厲教訓或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相反,應該加以特別的關懷和安慰,還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并用塞翁失馬的故事進行開導,使孩子相信有時壞事會變成好事。我們的孩子在成才的路上也曾經歷過幾次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刻,我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助他們渡過難關,贏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老五天君因為半分之差進不了上海交大少年班,但在我們的關愛下,他保住了自信,后來通過努力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生。
十、盡量找出優點及時給予鼓勵,這不僅對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優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勵,天才也需要從自己的成果中獲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如果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及時的承認,天才也會因為缺乏動力而枯萎。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來說,更需要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他的自尊和自信。
以上寫到的幾點既是前人的經驗,也是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總結,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關鍵是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于事無補。
用愛去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讓孩子一輩子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保持對成功的信心。這是我們二十多年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經驗之一。
篇5: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們之所以能夠攀登事業的高峰,與其擁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進取心、百折不撓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難以動搖的自信心是分不開的。上述這些優秀品質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從小一點一滴培育出來的。栽培者除了學校、老師之外,父母也是其中之一。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那么,千萬別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自信將有助于孩子成才
現在不少父母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教師也反映,“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還沒開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擔心,或是尚未進行實踐活動,就自以為不行而放棄嘗試。有的學生代表本校外出參加學科競賽,準備了很長時間,卻在臨賽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未來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卻因事先在心理上認定對手比自己強,因而從主觀上放棄拼搏。
目前,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挫折教育,忽視培養孩子正視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這事與愿違的結果令不少家長困惑不解、苦惱不堪。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應該從小培養的。作為父母,在重視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質。實際上,大多數孩子智力差別并不是很大,所受教育進度也基本相當,那么,為什么有些孩子各方面很優秀,而有些孩子卻令人很失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決于他們是否有積極的進取心和頑強的意志力,是否有敢于正視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是否有現代人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一而這所有的一切,均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密切關系。因此,您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就應當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其心理素質與抗挫力,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和考試分數,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能夠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靈敏,但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發生問題。
孩子智力因素的優勢往往會被其非智力因素的劣勢所削弱,最終的結果也常常是不盡人意。因此,父母在關心孩子文化學習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外界事物;在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鍛煉孩子的意志力,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對孩子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