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有障礙,教你6個實用的小技巧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5-14】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家長往往會發現,孩子不愿意和他們溝通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這就是所謂的“代溝”的出現。
培養孩子的個性特點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需要多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僅僅注重物質上的給予。通過觀察和親子活動,可以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家長應盡早為孩子制定符合其個性需求的規劃,讓他們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這樣,親子間的誤解和矛盾可以得到化解。
了解孩子的需求
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小小的嬰兒也有自己的需求,而敏感型的媽媽則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有時候,孩子大哭一陣并不是因為饑餓或渴望,而是希望得到陪伴。在孩子的需求上,家長需要有耐心,給予關注和理解。
給予孩子自主選擇權
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擁有決定能力。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在小事情上讓孩子自己做主。即使孩子的選擇不合適,家長也應該給出意見,但最終應尊重孩子的意愿。這樣,孩子會自己承擔行為的后果,并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知道父母會一直支持他們,既得到了尊重和理解,又得到了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有助于順暢的親子溝通。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小的決定,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
聆聽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最難做到的就是“聆聽”,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說教”。父母經驗的重要性其實是無法否定的,但關鍵在于孩子是否愿意聽。如果孩子愿意聽,那么父母的經驗是寶貴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聽,那么經驗就是多余的。
因此,父母應放下自己的經驗,真誠地聆聽孩子。無論孩子的想法是有效的還是幼稚的,父母都應尊重并與孩子一起進行思考。有時候,需要父母提供引導,但也不能一味地批評或否定。每個人都需要通過自己的經歷成長,這是無法避免的。
建議的中肯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糾結于“賞識教育”,但是夸獎必須有實質性的內容,持續的夸獎比一時的表揚更有效。
然而,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意見。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表達這些建議。我們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扮演專家的角色,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和他們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的伙伴,而不是永遠高高在上的指導者。
我們可以通過激烈的爭辯引導孩子朝著我們設定的方向發展,通過有趣的游戲緩解孩子的壓力,甚至在需要孩子幫助的時候,讓他們得到成長的機會。
真誠的交流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面對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和生活壓力等。然而,我們也要明白,孩子也在研究父母。他們非常清楚父母的想法和行為。所以,父母應該放下一些虛偽的言辭和夸夸其談,用真誠的心和愛的耐心與孩子交流。
有些交流不需要語言,更多的是通過肢體和心靈的溝通。一起出游、淋雨、奔跑,一起分享小秘密,都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更加親近。當孩子感到累的時候,給予他們真誠的擁抱和溫暖的關懷,這勝過千百遍的詢問。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