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6-16】
如何正確進行挫折教育
癥狀一:家長不幫孩子總結敗因
在社區舉行的寶寶才藝比賽中,只有三個小朋友獲獎,其他孩子都沒有得獎。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安慰孩子說:“沒關系,輸就輸吧,得獎的小朋友還沒有咱們演得好呢。”然而,這種安慰并不合適。
孩子為比賽輸了而哭并非壞事,既是情緒的自然發泄,也是一種爭強好勝、要求上進的表現。此時家長不能告訴孩子“輸就輸吧,沒關系”,否則會助長他無所謂的心態,而是應該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讓孩子有收獲。
癥狀二:家長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在幼兒園舉行的公開課上,很多孩子并不想發言,因為他們害怕被媽媽們批評。不少媽媽都拉著臉、緊皺眉頭,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盡快發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強舉手。
家長首先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把想當然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給孩子更多選擇,讓他做喜歡的事情,真正從內心去激發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該如何爬起來。
挫折教育的四個療程
第一“療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適用年齡:0~1歲,低幼階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應該開始。很多家長無條件地保護孩子,無意中會讓孩子覺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這對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家長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成員都是平等的,慢慢培養一種家庭責任感,學會獨立去面對、解決問題。
第二“療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適用年齡:1~3歲,幼兒階段。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不要總是抱著或者幫他邁步等。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發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讓他試著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并遷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療程”: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
適用年齡:3~5歲,幼兒園階段。
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并且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然而有時候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卻給予過多幫助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鼓勵他獨立去做。
第四“療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適用年齡:5~6歲,學前階段。
孩子步入課堂后,傳統的教育重視數理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僅僅是學習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的求知欲,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孩子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就是他在思考問題的表現,此時,家長應該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也不要怕丟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進行試驗來探討。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