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爸爸有恐懼心理怎么辦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2-01】
如何調節孩子對爸爸的恐懼心理
給孩子和爸爸獨處的空間
媽媽們應該學會放手,給孩子和爸爸獨處的空間。很多爸爸是有照顧孩子的意愿的,但是媽媽一來,他們就自動“退居二線”。媽媽們不要覺得爸爸笨手笨腳,照顧不好孩子,要給他學習的機會,你會發現爸爸相對于媽媽在游戲、運動等方面能更好地給孩子陪伴。
反思父親處理孩子犯錯的方式
父親應該反思自己處理孩子犯錯時的方式方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發生在認知和閱歷都尚淺顯的孩子身上。我并非提倡“不懲罰”的教育方式,但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實施,要“罰的適度”,“罰的明白”。
修正不恰當的做法
如果孩子已經因為犯錯遭到懲罰而產生了恐懼心理,并且開始為掩蓋錯誤尋找理由,此時作為父母首要的是修正自己的不恰當的做法。先引導孩子如實說出自己犯得錯誤,并肯定敢于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再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和避免重復的方法。
創造和諧的、溫馨的環境
再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溫馨的環境,其實做起來并不難,就是合理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在孩子初次嘗試做一件事情時,哪怕他做得不好,家長都要用微笑來面對他,給他一個鼓勵的點頭,豎起大拇指來表示肯定。如果孩子失敗了或是遇到了傷心的事情,可以不說話,把孩子輕輕地抱在懷里,撫摸他的頭或手。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對父母是感恩的,對父母更多的是尊敬而不是恐懼心理。
避免誘發恐懼心理的客觀因素
在生活中要避免誘發孩子恐懼心理的客觀因素,比如營造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對孩子過于嚴苛,不要打罵孩子,不要嘲笑、譏諷孩子。對于膽小的孩子,家長要經常鼓勵,讓孩子增強自信心。適當增加社交活動,多接觸人群可以增加自信,對消除恐懼心理有幫助。
孩子對爸爸有恐懼心理的原因
缺乏接觸和了解
因為爸爸平時跟小孩的接觸肯定沒有媽媽多,小孩對媽媽的了解一定比對爸爸得多。而人們總是對不太了解的東西有畏懼感,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小孩對爸爸要害怕的多。
保護好孩子的身體和皮膚
孩子身體和皮膚都很嬌嫩,爸爸要小心跟小孩接觸,要保護好小孩的身體和皮膚,抱小孩要輕,講話要溫和。有很多時候父親抱孩子下手不知輕重就會把孩子弄疼,產生恐懼心理。與小孩互動的時候,要先征求小孩的意見,這樣小孩才會覺得爸爸重視自己,才愿意接受爸爸的照顧。
爸爸不能抽身
不管小孩有多么不喜歡爸爸,爸爸都不能從育兒角色中抽身。實踐證明,爸爸帶大的小孩,或者享受到了充分的父愛的小孩,長大后性格開朗、頭腦靈活、身體健壯、充滿活力。
爸爸要愛媽媽
媽媽要想辦法使爸爸走入育兒生活,與自己一起擔當起育兒大任。除此以外,爸爸還要非常愛媽媽,爸爸對媽媽不好了,小孩會非常傷心,就會從心里討厭爸爸。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