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個大師
【作者:于教員,編號64997 更新時間:2014-04-08】
今天下午慕名去聽物理學院薛其坤院士的講座,真是個大師。
薛其坤院士開始便以一個同樣仰慕大師的姿態開始了他的講話,他稱自己為一個普通的成功者,而不是真正的大師。他先給我們講了一下自己的貢獻,這些對于一個清華教授來說算不了什么,每一個人都有等身的著作,然后極高的學術聲譽,不錯的人才培養政績,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每個人并不會太多詫異。
但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絕對不是僅僅因為這些外在的成就榮譽,而在于他的品性,他的水平風范。首先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他開始就告訴我們自己有多少成就,并且自嘲自己還算是“了不起的”,然后以極其坦誠的心態,極其熱情的活力,極其高昂詼諧的語言向我們敘述了他從一個當年在山大物理學院班內不上不下的學生,經過兩次考驗的失敗,經過一個夢想從萌發到撲滅到理性的追求最后成功的經歷,經過一番作為一個男子漢、卻不能很好地養家糊口、甚至比周圍的人更低一層時的愧疚與斗志。去考研、去留學那種看似簡單實則沉重無比的抉擇,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家。
他告訴我們,考研時他的動力之一就是“談朋友也可以談一個更好一點的”(注意這個朋友的曖昧之意)。當他考研成功的時候,他遠離家鄉奔赴北京,懷著既依依不舍又豪氣滿懷的心情坐上開赴北京的列車。他考研好不容易成功后卻發現仍然是一個班內很不起眼的角色,即使勉強讀博,仍然是毫無成績可言。但是當他的導師告訴他自己有一個師兄是日本東北大學的導師時,他用幾乎不會說更聽不懂的英語,用yes no應付了那個人三天,用山東人的赤誠感動了他。或許當時僅僅為了那大約3500元的巨額獎學金,他踏上了留學之路。語言的不通、導師的嚴厲、生活的種種不適應、甚至還有來自別人的欺負與歧視,他一度想到過放棄,但仍然是男人的責任感——對家庭、對孩子、對自己有一個交代,他還是堅持了下來。這是一段痛苦卻極為重要、極不尋常的經歷,在這種高壓力高強度的環境下,他承擔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此后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挫折對他來說真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他日本的導師是一位學術極其嚴謹、極其認真的科學家,他的要求是7-eleven(早七晚十一)。這是一個非常苛刻的規定,但又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規定,他教導我們做科研或者是生活最重要的一個秉性——勤奮。
薛其坤院士特別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并且特別列出了非常多的例子——眾多的國際知名的科學家給他發的郵件,各種凌晨的郵件——其實我們都是知道凌晨是最難熬到的,從1:00到7:00不等,還有眾多發現很多都是持之以恒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的努力得到的,還有中國學生淺嘗輒止的例子。他告訴我們獲諾貝爾獎等等并不是一個天才的突發的一個idea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隧道掃描儀、石墨烯的發明發現更是毫厘之間的功夫,只有這種術練到一定火候的人才能做得出來,即使方法正確,沒有這樣的火候,照樣達不到這樣的成績。他告訴我們早年他請北京大學的一個教授幫他寫一份offer,寥寥數語,他卻非常高興——其中有一句是“吃苦耐勞異于常人”。他說之后想要夸獎他,還是這一句他聽了最為高興。
他告訴了我們他所達到的火候,他對工作的熱情早已不是刻意而為之,他工作到很晚也不是為了使自己心安,而是一種熱愛,一種欲望,自己想要這么做。他勉勵我們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總會在一天——任何人取得不菲的成績,在科技的前沿不經意之間發現一些東西。
他對我們并沒有太多的要求與指向,只是告訴我們他的一些體會。他還說了一個關鍵詞是樂觀的心態。他說當他回頭看時的確生活非常坎坷,也算苦盡甘來,但是他至今已是非常樂觀,他出身貧苦,來自蒙陰農村,有過痛苦的經歷,同時同情那些生活中無法擁有最基本的求學機會的人,那句“鼻子一酸”讓我也是鼻子一酸。他說當他看到這些,他知道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了,我們也是非常幸福的了。當然帶給我們的還有身心的健康,他曾是院足球隊的經歷始終鼓舞著他,幫助著他。是他能有強壯的身體和旺盛的活力。我深受他的感染。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在我看來其實是在于他的談笑風生間的風采,大家風范,舉重若輕,身臨其境、感人至深,同時又在不斷的自嘲,言語間的自信與活力,他的樂觀,他的熱情,當然還有備感親切的山東語言、山東的做事方式、山東人的吃苦耐勞、山東人的熱情,還有那句“我們都是校友,我說的有點多了,同學們如果有和女朋友的約會、課程什么的,可以先走”讓我感動至深(我能聽得出他說這句話時絕對是坦誠的)。感覺上學期的物理老師陳峰倒是挺有他的風范的,課講得好,人也好,又瀟灑。
吃苦耐勞異于常人,這應該是薛老師最教導我們的一句話了吧。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 生物
- 王教員 鄭州科技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張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通信工程
- 李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孫教員 山東大學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袁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張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楊教員 北京林業大學 車輛工程
- 楊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顏教員 北京化工大學 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