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高三二輪復習注意事項
【作者:彭教員,編號63344 更新時間:2013-12-22】對高三生來說,一年最短的不是2月份,而是三、四月份,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學生以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定型了,感覺再怎么努力也效果不大,每天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各層次學生都漸顯露出一些問題出來。下面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這 預覽
對高三生來說,一年最短的不是2月份,而是三、四月份,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學生以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定型了,感覺再怎么努力也效果不大,每天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各層次學生都漸顯露出一些問題出來。下面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這個時期復習要注意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并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高考成績。
一、調整備考的心態成績起伏較大的學生這時候不要慌亂,寧愿花費一點時間找出成績起伏的原因,不要去找借口說考試時馬虎了,沒狀態之類的,這很可能是知識點瞬間遺忘或者考試時審題的方法不對,考試時想的太多,或者思維不嚴密,老是遺漏條件等,給自己做個歸納總結。
如數學中特殊值的討論,k的取值范圍分析等。每次考試或者做這類題的時候都要告訴下自己,要不要分析。在心態上要以自己能考高分來激勵自己,注重日常做題備考中調整最佳狀態,注意挖掘自己起伏不定的毛病,表面上看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對高考是很有益處的。成績較低的學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認為自己這時候說什么都晚了,畢竟下學期才開始,有很多可變的因素,如果能夠做到前面說的以考試的心態去重新認識考題,將能很快的抓住做題思路,從而迅速提高成績。
有的同學表面上看去沒有任何提高,但是到了這個階段,正是突破的時刻,也許加把勁就上去了。可是往往因為成績有落差導致和學校進度跟不上,備考效率也不是很高,這時候應當以自己學習為主,在心態上要保持“暫時落后”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達到和其他人一樣的高度。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注重平穩的同時還要以“結果一切未知”的心態來進行備考,注重穩定自己的基礎分,同時攻克難題,畢竟高分是建立在基礎分之上,千萬不要一味的追求難度,即使做得很順暢,一來花費時間,二來過度耗腦,造成精神疲憊,對大題難題我們本著一遍做題的原則,一遍做不出,就直接參看答案,弄清解題入手點及求解思路過程即可。
其實不論處在哪個層次的考生,在高考中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和劣勢,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態度,在備考和做題過程中加大思維的比例點去學習,減少不必要的死記硬背,形成客觀的審題習慣,在做題過程中提煉解題步驟,哪怕只有一點點心得,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二、瞄準高考的方向不少考生在高考中想領先于他人,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看、做得多,雖是件好事。但所采用的方法卻不一定是對自己有利的,精神非常可貴,方法不一定可取。希望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1.高中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范圍,有些數學知識的重復和變形,都代表相同的知識點和方法,不要做簡單、無聊的重復,這樣會使你身陷題海,不能自拔,既耗精力,又會失去了信心。
2.應以學校所選的數學復習資料為準,因每一套復習資料都經過反復推敲,仔細的研究,很系統地將相應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方法融會于其中。對于需要的知識點,再補充,這樣你學的數學知識點系統性強。
3.不能對數學題太貪,以系統掌握思想、方法為主線,查缺補漏。同學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數學題目千變萬化,是無限的,因此,若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題目,必然會導致你沒有系統地研究數學題,反而會使你的學習失去系統性,顧此失彼,是高三復習(第一輪、第二輪)的大敵。
三、把握復習的策略這個時期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往往有以下幾點,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對照下
問題一:
基本知識概念未吃透。高考數學題中容易題、中等題、難題的比重為3:5:2,即基礎題占80%,難題占20%。無論是一輪、二輪,還是三輪復習都把“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作為重中之重,偏重攻難的做法非常危險!也只有“三基”過關,才有能力去做難題,拉開差距。這就要求學生在復習的時候要回歸課本,自已先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確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穩雜穩打,不要盲目攀高,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在復習中千萬不要過多“玩技巧”,過多的用技巧,會使成績好的學生“走火入魔”,成績差的學生“信心盡失”。復習課的容量大、內容多、時間緊。要提高復習效率,必須使自己的思維與老師的思維同步。而預習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沒有預習,聽老師講課,會感到老師講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師講的重點;而預習了之后,再聽老師講課,就會在記憶上對老師講的內容有所取舍,把重點放在自己還未掌握的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問題二:
數學思想方法不重視高三的同學應有意識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試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考查。常用的數學方法:配方法、消參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坐標法等等;
數學思維方法:觀察與分析、概括與抽象、分析與綜合、特殊與一般、歸納與演繹等;
常用的數學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它蘊涵在數學發生、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中,對它的靈活應用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同學們只有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理解透徹及融會貫通時,才能提出新的看法、好的解法,形成能力,提高數學素質。
問題三:
運算能力不到位運算能力不到位也是考試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運算能力是在掌握運算技能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靈活運用運算的法則、性質、公式,善于觀察、比較、推理等。學習數學反對死記硬背,但并不排除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比如: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等等。再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公理和定理,很多同學不愿花時間去記憶,使得解題速度緩慢或用錯公式、定理,從而導致運算準確率下降,時間來不及。如果你覺得自己數學學得還不錯,但總也考不好,是否從這方面好好地找原因。因為有思路并不代表你能算對,不僅要會做,而且做法力求簡潔、節約時間,強大的運算能力是拿高分的重要保證。
問題四:
平時練習太浮躁期末考試反映出來的另一重要問題,也是高三同學一直需要面對的問題:心理素質問題。心理素質是適應環境,贏得學習、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因為數學的抽象性,所以數學學習經常伴隨著困難,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數學為磨練意志和提高耐挫力提供了絕好的平臺。
高三的同學要在體驗挫折和失敗的過程中,形成百折不撓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做了很多題目了,為什么還是考不好?高三時間緊迫,學生的心態急躁,想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許多題目沒有做完整,只是一個大概的思路,還有許多題目是聽老師講的,以為自己弄懂了,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握,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擺正心態,把平時的一些基本題做到位,能自己獨立完成,并且自己能把答案算準確。平時題做錯了,哪怕只錯了一點點,不要輕易放過,這些后遺癥留下來,以后全是陷阱,自己挖的,不易發現,會造成很多思維障礙。
所以要多進行解題的回顧、總結和反思,能夠舉一反三,重視“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重視思維過程。數學的核心能力是“思維能力”,只有經過自己認真思考的東西,才能真正掌握,從而納入你的知識結構中去。
問題五:
應用題型被忽視應用題總是以一種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姿態出現,平時學生一方面接觸不多,另一方面嫌應用題麻煩,主觀上不愿去研究,故而在應用題方面大多數學生是一個弱項,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線性規劃,不等式,函數,數列都可以以應用題的形式考察。01年的高考題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在學生應用題的考察上已經有所體現,相信今年的高考肯定還會進一步加強。
四、重視模考的作用學生要有演習當做真仗打的意識,復習階段進行適量的模擬測試是必要的,要把每次模擬測試當作一次實戰來對待。對于考試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這里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一、通觀全局,沉著應戰。
無論是模擬考還是真正的高考,拿到試卷后,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順序作答。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力求得到應有的分數。
二、穩扎穩打,以準為上,規范書寫,確保無誤。
審題要慢,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否則等發現方向錯了,再回來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計算要謹慎,步步為營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這是為何?如幾何論證中的“跳步”、“以圖代證”,一些考生盡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由于不善于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規范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尤為重要。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三、面對難題,以退求進,立足特殊,發散一般,講究策略,爭取得分。
對于一個較一般的問題,若一時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為特殊,化抽象為具體。對不能全面完成的題目有兩種常用方法:1.缺步解答。將疑難的問題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數。2.跳步解答。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做不上,可以第一問為“已知”,完成第二問。對一個問題正面思考受阻時,就逆推,直接證有困難就反證。對探索性問題,不必追求結論的“是”與“否”、“有”與“無”,可以一開始,就綜合所有條件,進行嚴格的推理與討論,則步驟所至,結論自明。要知道“難題”也可能只難在一點,“新題”只新在一處。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