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學會淡化孩子的獨特心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3-12-03】
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有美麗、純潔、敏感的心靈。兒童時期的心理烙印常常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因此,在育兒方法上要注意“揚長避短”,淡化孩子“與眾不同”、“獨特”的心理。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淡化相貌心理。對于那些長相特別丑或特別美的孩子,家長[微博]有時會當著他們的面發表些議論。在被他們提示后,這些“相貌異常”的孩子對自己的相貌會產生“自己與眾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心理。這種過早的自我淺層表面的關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面健康發育的。因此,對于特美、特丑的孩子,家長都應努力去淡化他們的“與眾不同感”。
二、淡化優勢心理。有時,孩子的特長、優勢也需適當地淡化。在“望子成龍”的心理態勢中,許多家長對孩子從小表現出來的天資往往是給以充分肯定、贊揚、鼓勵和宣傳。這種強化孩子“異于常人能力”的行為,易導致孩子過早地“專業化”,從而影響心身的全面發展。在孩子的少兒時期,讓他們廣泛接觸、涉足生活與事物的方方面面,廣泛汲取知識營養,也是在為將來的“專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淡化情感心理。別讓他們發現自己是家長的“心頭肉”。如今獨生子女們的家長大多對孩子有“過于關懷”的傾向。許多家長盡量滿足孩子們提出的一切要求。久而久之,在嬌慣中,孩子便有了那種“我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絕對不一般”、“我比其他孩子優越得多”的異常心理。這種心理情感往往導致他們任性、不負責和不愿吃苦等。
家長對子女的疼愛,盡可能地深藏一點,含蓄一點,才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淡化一下孩子的“獨特心理”,讓他們在平凡中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扎根大眾的沃土中枝繁葉茂。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