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怎樣把握初中歷史教學重點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0-10-26】
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教學重點是教師要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善于把握教學重點,教學效果好;不善于把握教學重點,教學效果差。就初中歷史課教學而言,教師只要把握好教科書的重點、《配套練習冊》的重點和考試題的重點,就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要把握教科書的重點。初中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分正文和研習升級兩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分為主要材料、補充說明文字和思考題三個方面。主要材料是字型較大的黑體字,補充說明文字是字體較小的紅體字,思考題是指每篇課文中的兩到三個問題。
在這兩部分中,正文中的主要材料是重點內容,其余皆為非重點內容。教師在處理這些材料時,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主要材料上。主要材料不但要講解,而且最好還要歸納出其結構圖或結構表,讓學生多練多記,以便學生掌握主要內容。另外,還要區分出主要材料在這幾年考試中出現的頻率,出現次數多的內容是最重要的內容,以便提高教學質量。補充說明文字可以讓學生閱讀后,只強調其中的重點內容。課文中和演習升級里的思考題,可以作為選學內容,有興趣的學生作一下,無興趣的學生不作也能行。
課文內容比較多,怎樣才能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呢?一般來說,重點內容是課本上介紹詳細、按排篇數比較多的內容,尤其是考試題中出大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掌握了這條規律后,通過比較就能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來。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唐朝和遼宋夏金,僅唐朝一個朝代的事情編者就安排了兩篇課文,敘述比較詳細;而遼宋夏金四個朝代的事情,編者只安排了一篇課文,敘述比較粗略。相比之下,唐朝的內容更重要。
二要把握《配套練習冊》的重點。《配套練習冊》上的練習分為三個類型,課后練習、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在這些練習中,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的綜合概括性很強,經常把幾件大事串連在一起出一道題。如中國近代史《配套練習冊》第一單元的檢測題中,把《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三篇課文的內容串在一起出了一道題,即中國近代史上的三次災難性戰爭及對社會性質的影響。另外,也體現出了編者的傾向,他們認為這是這一學期的重要內容,就在期中期末考試題中出練習題。
因此,相比之下,單元檢測題和期中期末考試題顯得更重要。
三要把握中考題的重點。中考題都是由有經驗的教師通過對《課標》、課本、《配套練習冊》和最近幾年的考試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之后而命制的,具有導向性、權威性和典型性,對考試題重點的把握尤其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把握住考試題的重點呢?總體來說,考試題的重點是由考試題后面的大題來定的,出大題的材料就是重點內容。例如,《中國近代史》常常在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和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起步》中出大題。因此,這兩單元是《中國近代史》的重點內容。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本、《配套練習冊》和中考試題中,存在著許多客觀規律。只要你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研究和總結,就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