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厭學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9-04】
面對一個厭學的孩子,作為老師,我深知這背后很少是“懶”或“不懂事”那么簡單。厭學,往往是孩子發出的無聲求助——他可能早就累了、怕了、覺得自己不行了。
要幫孩子轉變,急不得,也壓不得。真正的轉變,是從“心”開始的。
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孩子:上課低頭,作業不交,批評也麻木。可慢慢走近才發現,有的是從小被比來比去,早就不相信自己能行;有的是聽不懂又不敢問,一天天落下,干脆用“我不學”來掩飾“我不會”;還有的,家里壓力太大,學校又沒朋友,教室對他來說,就是個讓人喘不過氣的地方。
所以,第一步,不是補課,而是重建關系。孩子得先覺得你是“站在他這邊”的人,不是又一個來要求他、評判他的人。我會先花時間聽他說話,不打斷,不教訓,哪怕他說“上學沒意思”,我也回應:“是啊,如果天天聽不懂,確實挺沒勁的。” 讓他知道,他的感受被看見了。
然后,是找回一點點“我能行”的感覺。目標不能是“下次考到80分”,那太遠太重。而是從最小的事開始:今天把作業本拿出來,表揚;寫對一道基礎題,肯定;課堂上哪怕只抬頭看了一眼黑板,也讓他感受到你的鼓勵眼神。這些微小的成功,像一顆顆小石子,慢慢堆成信心的路。
我也常和孩子一起“拆問題”:不是“你怎么又沒寫作業”,而是“你覺得哪一步最難?是看不懂題?還是不知道從哪開始?” 一起找卡住的地方,一起想辦法。當他發現“原來不是我笨,是方法沒對”,心里的負擔就輕了一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幫他在學校里“被看見”。一個長期被忽視或被批評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透明的。我會找機會讓他展示一點點特長——哪怕只是字寫得工整,或者勞動很認真,當著全班說一說。這種被認可的感覺,比十次說教都有力。
當然,這過程會有反復。今天愿意寫了,明天又不碰書。這時候最忌翻舊賬。我會說:“我知道你這兩天又覺得難了,沒關系,我們再試試,慢一點也沒關系。”
最讓我欣慰的,不是成績突然提高,而是有一天,孩子主動問:“老師,這道題我這樣解,行嗎?”——那眼神里,有了光,有了試探,也有了想好的心。
教育不是強行拉一個人走上坡路,而是陪他蹲下來,看清腳下的絆腳石,然后一起,一步,一步,重新起步。當孩子開始相信“我可以試試”,轉變,就已經開始了。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王老師 中學高級教師
- 劉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社會學
- 高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馬教員 南開大學 臨床醫學
- 韓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臨床醫學
- 劉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金融
- 陳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人工智能
- 瓦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應用統計學
- 侯教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專業
- 何教員 北京大學 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