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家教網(wǎng)首頁 > 家庭教育 > 創(chuàng)意寫作課堂:從“桌上拔河”到妙筆生花
創(chuàng)意寫作課堂:從“桌上拔河”到妙筆生花
【來源:易教網(wǎng) 更新時間:2025-08-16】
"老師,這節(jié)課真的要玩拔河嗎?"當我把"桌上拔河"四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教室里瞬間炸開了鍋。孩子們的眼睛亮得像夜空中的星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桌子這么小怎么拔河?""是不是要用吸管吹尺子?
"這個源自福建省閩清縣實驗小學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用一把70厘米的木尺和幾塊巧克力,讓整個教室變成了充滿歡笑的寫作游樂場。
1. 破冰利器:用游戲打開話匣子
傳統(tǒng)寫作課總讓學生抓耳撓腮,而這場"桌上拔河"比賽卻讓孩子們自動切換成"話癆模式"。當我把比賽規(guī)則投影在屏幕上時,前排的小胖子立刻舉手:"老師,要是尺子滑到桌子邊緣算不算輸?"后排的女生則小聲嘀咕:"我中指特別有力氣,說不定能當冠軍呢!"這種主動發(fā)問的狀態(tài),正是寫作最需要的思維火花。
教育心理學啟示: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10-12歲兒童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的感性認知更容易轉(zhuǎn)化為文字表達。就像數(shù)學課先擺弄小木棍再學加減法,寫作也需要具象化的"抓手"。
2. 觀察力訓練:藏在細節(jié)里的寫作密碼
當?shù)谝唤M選手走上講臺時,我舉起攝像機提醒:"注意看小明的食指關(guān)節(jié),他夾尺子時特別用力,指節(jié)都發(fā)白了。"這個細節(jié)后來成為某篇佳作的點睛之筆:"小明像鉗子般死死夾住尺子,指節(jié)泛著青白,仿佛要把木頭捏出汁來。"這正是《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要求的生動實踐。
寫作技巧點撥:建議家長準備"觀察三件套"——放大鏡(觀察細節(jié))、錄音筆(記錄聲音)、素描本(速寫場景)。比如觀察螞蟻搬家時,可以引導孩子:"你看那只工蟻的觸角在抖動,它可能在和同伴說'這邊石頭重,快來幫忙'。"
二、賽場即考場:在歡笑中學會寫作
1. 動態(tài)描寫:讓文字"動"起來
決賽階段的冠軍爭奪戰(zhàn)堪稱寫作教學典范。當紅隊選手小杰突然發(fā)力時,臺下的驚呼聲此起彼伏:"他的手臂青筋暴起!""尺子在顫抖!"這些現(xiàn)場反應(yīng)被孩子們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小杰突然低吼一聲,整條胳膊像彈簧般繃緊,尺子發(fā)出'咯吱'的呻吟,仿佛下一秒就要斷裂。"
寫作錦囊:描寫動作時試試"慢鏡頭分解法"。比如寫投籃動作,可以分解為:屈膝(蓄力)→起跳(騰空)→出手(拋物線)→入網(wǎng)(刷網(wǎng)聲)。就像電影導演拍攝動作戲,把瞬間動作拆解成連續(xù)畫面。
2. 心理描寫:打開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鑰匙
當藍隊選手小雨在決賽中落后時,我特意采訪她:"現(xiàn)在你心里在想什么?"她紅著眼圈說:"我聽見觀眾席有同學喊'小雨加油',突然覺得不能放棄。"這個真實片段被轉(zhuǎn)化為作文中的經(jīng)典心理描寫:"觀眾的吶喊像電流穿過身體,我咬緊牙關(guān),指甲深深掐進掌心——絕對不能輸!"
寫作進階技巧:心理描寫要避免"我想"的直白表述。可以試試:
- 環(huán)境襯托法:狂風卷起試卷,仿佛在嘲笑我的失敗
- 動作暗示法: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指甲蓋泛著青白
- 幻覺描寫法:耳邊突然響起媽媽的話"堅持就是勝利"
3. 觀眾視角:讓作文立體豐滿
"第二場比賽開始了!同學們有的踮著腳尖,有的攥緊拳頭,前排的小美甚至把臉貼在課桌上。"這段生動的觀眾描寫,正是賽前指導的成果。我特意提醒孩子們:"觀察時像攝影師那樣找角度,有的拍全景,有的抓特寫。"
多維度觀察法:
- 特寫鏡頭:小明漲紅的臉,鼻尖沁出的汗珠
- 廣角鏡頭:整個教室此起彼伏的加油聲浪
- 聲音特寫:尺子摩擦桌面的"沙沙"聲,裁判的哨音
- 氣味捕捉:混合著巧克力香氣的緊張空氣
三、從賽場到稿紙:寫作思維的三級跳
1. 素材篩選:像整理相冊那樣選鏡頭
回放比賽錄像時,我教孩子們用"三色筆法"篩選素材:
- 紅色:最精彩的瞬間(冠軍爭奪戰(zhàn))
- 黃色:有趣的細節(jié)(選手咬嘴唇的小動作)
- 綠色:感人的場景(觀眾互相打氣的畫面)
就像整理旅行照片,先選出最值得分享的9張,寫作時重點描寫這些"高光時刻"。
2. 結(jié)構(gòu)搭建:用"漢堡包寫作法"組織文章
"開頭(面包)交代規(guī)則,中間(肉餅)詳寫比賽,結(jié)尾(面包)談感受。"這個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們恍然大悟。特別提醒他們注意"過渡句"的運用,比如:"首場比賽在歡呼聲中落幕,但更激烈的較量還在后面……"就像漢堡包里的醬料,讓各部分自然銜接。
實用模板:
```
開頭:設(shè)置懸念(今天我們要玩?zhèn)特別的拔河比賽)
中間:
- 賽前準備(分組、選隊長)
- 首場比賽(重點描寫1-2個選手)
- 決賽時刻(突出心理變化)
升華主題(這個游戲讓我明白……)
```
3. 潤色技巧:讓文字"活"起來的魔法
- 動詞點睛:把"拉尺子"改成"撕扯尺子","走上前"改成"蹦上講臺"
- 比喻增色:"觀眾席像煮沸的開水""尺子像倔強的小蛇"
- 擬聲詞助力:"啪嗒"(尺子落地聲)、"呼哧"(喘氣聲)
- 五感描寫:除了視覺,加入"巧克力香甜的氣息""手指觸到木尺的溫熱"
四、家庭寫作實驗室:把生活變成素材庫
1. 日常觀察訓練:隨身攜帶"寫作放大鏡"
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觀察日記本",記錄:
- 晨起時陽光在窗簾上的舞步
- 媽媽做飯時鍋鏟碰撞的節(jié)奏
- 放學路上梧桐葉飄落的軌跡
就像法國作家福樓拜教莫泊桑觀察馬車,真正的寫作高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2. 親子寫作游戲:讓寫作充滿歡笑
- 詞語接龍造句:家長說"陽光",孩子接"陽光像金線",再接"金線穿過窗簾"
- 故事接龍:每人說一句,共同編織奇幻故事
- 聲音日記:錄制清晨鳥鳴、雨打窗欞的聲音,根據(jù)聲音創(chuàng)作
3. 寫作素材銀行:建立個性化素材庫
教孩子用分類法整理素材:
- 人物畫廊:同桌的招牌動作、老師的口頭禪
- 場景圖鑒:菜市場的喧鬧、圖書館的靜謐
- 物品特寫:老懷表的滴答聲、陶罐的裂紋
就像作家收集郵票,日常積累會讓寫作時信手拈來。
五、教育者的思考:讓寫作回歸本真
這堂"桌上拔河"寫作課之所以成功,關(guān)鍵在于打破了三個傳統(tǒng):
1. 打破"寫什么"的束縛:用游戲提供鮮活素材
2. 打破"怎么寫"的焦慮:通過觀察獲得寫作自信
3. 打破"為誰寫"的功利:讓寫作成為表達自我的快樂方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技巧在于使兒童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產(chǎn)生興趣。"當孩子們?yōu)榱艘粓霰荣悮g呼雀躍時,他們收獲的不僅是作文本上的A+,更是終身受用的觀察力、表達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下次當孩子為寫作發(fā)愁時,不妨試試這個魔法配方:1把游戲+2勺觀察+3滴想象,小火慢燉,就能熬出鮮活的文字佳肴。畢竟,最好的寫作課不在課本里,而在充滿歡笑的生活現(xiàn)場。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童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自動化
- 張教員 陜西科技大學 數(shù)字媒體與藝術(shù)
- 李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 生物
- 王教員 鄭州科技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張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通信工程
- 李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shù)
- 孫教員 山東大學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袁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張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