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化學考點梳理—第十一單元:鹽、化肥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02】
1.氯化鈉(NaCl)(俗稱食鹽)
(1)性質:純凈的食鹽不潮解,粗鹽因含有MgCl 2、CaCl2等雜質而易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潮解;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
(2)制法:因為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要從溶液中結晶出食鹽,只能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故工業上用海水曬鹽或用鹽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
(3)用途:調味、腌漬食品、消毒、制化工產品等。
2.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蘇打,水溶液呈堿性)
(1)性質: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化學性質: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2NaOH+CaCO3
(2)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紡織、洗滌劑等工業生產。
3.碳酸鈣:(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質: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CaCO3+2HCl===CaCl2+H2O+CO2
用途:建筑材料、人體補鈣劑
4.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
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化學性質:NaHCO3+HCl===NaCl+H2O+CO2
用途: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主要成分,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5、鹽的化學性質:
(1)鹽溶液十金屬→新鹽十新金屬:CuSO4+Fe===FeSO4+Cu
(2)鹽十酸→新鹽十新酸:AgNO3+HCl===AgCl↓+HNO3
(3)鹽溶液十堿溶液→新鹽十新堿:Ba(OH)2+Na2SO4==2NaOH+BaSO4↓
(4)鹽溶液十鹽溶液→新鹽十新鹽:NaCl+AgNO3===AgCl↓+NaNO3
6、化學肥料
化學肥料多屬于鹽類,因此它們也具有鹽的性質。
考點82 常見離子的檢驗
(1) 酸(H+)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紅,則證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則證明H+的存在。
(2) 可溶性銀鹽(Ag+)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的鹽酸鹽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Ag+的存在。
(3) 堿(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的酚酞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的硝酸銀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6)CO32- 或HCO3-的檢驗。
將少量的鹽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測物的試管中,如果有無色氣體放出,將此氣體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如果石灰水變渾,則證明原待測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若SO42- 與Cl- 同時存在,若要檢驗時,則必須先用Ba(NO3)2溶液檢驗并除盡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和稀HNO3來檢驗Cl- .
(7)銨鹽(NH4+)銨根離子的檢驗:
用濃NaOH溶液(微熱)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或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考點83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
1.氮肥。
(1)尿素、銨鹽、氨水。
(2)氮元素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組成成元素,缺少時會使植物的生長發育遲緩或停滯,影響光合作用的速率和 光合作用產物的形成。蛋白質含量下降會使作物的品質降低。
(3)氮的固定:將氮氣轉化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
2.磷肥。
(1)磷礦粉、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等。
(2)磷元素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酶等多種重要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缺少時會使植物生長遲緩、產量降低。
3.鉀肥。
(1)硫酸鉀、氯化鉀等。
(2)具有保證各種代謝過程的順利進行、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4.復合肥料。
(1)硝酸鉀、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銨等。
(2)同時均勻地供給作物幾種養分,充分發揮營養元素間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5.不合理使用化學肥料會帶來的環境問題。
(1)化肥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毒有機物和放射性物質形成潛在的土壤污染。
(2)在施用過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積累、流失或變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氣體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氣環境的污染。
6.合理使用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1)化學農藥對農業的高產豐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保護和提高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藥劑(化肥除外),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鼠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它們是農業生產中與病、蟲、雜草等有害物質作斗爭的有力武器。農藥本身是有毒物質,在殺滅病蟲害的同時也帶來了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人體健康的危害。
(2)在施用農藥時,要根據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規律,對癥下藥、適時用藥,并按規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數合理混用農藥和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以便充分發揮不同農藥的特性,以最少量的農藥獲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又延緩或防止抗藥性的產生,從而減少農藥對農產品和環境的污染。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