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言閱讀理解答題模板—概括類與鑒賞類問題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23】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孩子想在大語文時代占據優勢,閱讀理解力必須贏在先機!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獲取知識,從而可能改變命運。
語言閱讀理解有沒有套路?答案是肯定的!
一、概括類問題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回答此題的關鍵是看文章的標題, 文章的標題往往就是全文的線索;其次是關注文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語,這個詞語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線索。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內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個要素,然后根據“(何時、何地)誰 干什么 結果怎樣”或者“什么 怎么樣”的思路組織語言。準確、清楚、簡潔,不要把概括內容變成了原文復述。
概括議論文或說明文文段的內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說來,議論文、說明文的段意是通過中心句來表現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個文段的開頭(起提領作用),或在結尾(起總結作用)有時也在中間。
3.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點(優點、用途)。
此類題經常出現在說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點,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進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結構,注意段中的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幾點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點特征后,還要看看下面幾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隱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題,注意不要遺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話,然后問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題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語句處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關句子作答,也可以對提取出來的關鍵詞進行加工。
二、鑒賞類問題

1.本文的標題有何作用?
標題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時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據文章的內容靈活套用)。
2.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好處、妙處)?
一般有固定的答題思路:(1)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什么,(或傳神刻畫了事物……的情狀),表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詞、副詞:生動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點、情態(或描繪出一幅……樣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或對文中的畫線句進行賞析,請說說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此題的答題思路:分析該句的修辭作用+具體語境作用。
常見修辭答題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情態),表達了(人物)……的情感。
擬人:把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情狀(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張:夸大 (或縮小)了(事物)的大小(長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態度(觀點、情感)。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1) 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2)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偶:使文章節奏鮮明,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該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開頭:①引出下文;②開頭點明故事所要描寫(說明、議論)的對象;③照應文章標題;④設置懸念,吸引讀者;⑤為后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在文章中間:①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為后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在文章的結尾:①總結全文;②解釋全文主旨;③照應前文;④照應文章標題;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個答案全部都寫上,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套用適用的答案)
5.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屬于何種描寫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①人物描寫(肖語動心):表現了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質);②環境描寫:烘托了一種的氣氛,表達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心理)
6.請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從文中檢索關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提取出關鍵詞來分析人物性格,并對結果進行加工合并。
7.文章運用了對比(伏筆、象征等的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對比、象征、伏筆、照應等,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對比: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伏筆: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令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故事情節)更加嚴密。
烘托、渲染:常用來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感情、突出主題。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