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6-05】
兒童節快到了,咱們得聊聊怎么給孩子們過節。說起兒童節,我去年看過一部電影,叫《HHhH》,講的是一群人反抗納粹的故事。電影里的蓋世太保頭目海德里希被刺殺了,希特勒氣得不行,報復了好多無辜的人,包括99個孩子。為了紀念這些在戰爭里死去的孩子們,就把6月1號定成了兒童節。
咱們現在過節,別光顧著孩子的身體和學習,也得想想怎么跟他們好好溝通,培養感情。別老想著控制孩子,或者放任不管,更別用威脅和賄賂那一套。老拿別人家孩子說事兒,或者用買東西來哄孩子聽話,都不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但是天賦這東西不好找,很多人都是長大了才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兒。那咱們做家長的,能從小就給孩子安排好未來嗎?我看不行。
咱們傳統文化里有些東西,影響了咱們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像什么控制、放任、賄賂、威脅,這些都不好。比如老說“別人家的孩子”,或者用懲罰來威脅孩子聽話,這些都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變得軟弱、自卑,或者叛逆、自大,跟別人都處不來。
咱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得想想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不想吃飯,咱們是不是應該問問為什么,而不是直接吼他們。孩子可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是在表達某種情緒,咱們不能只顧著完成自己的任務,得真正關心孩子,尊重他們,理解他們。
打孩子也是個問題,這在咱們這兒挺常見的。長期這樣,孩子可能會變得沒有主見,或者太自我,不利于他們以后跟別人合作。
童年時期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甚至能影響到家族的幾代人。咱們可以看到,很多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們面對困難和工作的時候選擇會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就找個湊合的工作,不敢追求更好的;有些人可能早早就不讀書去賺錢,也不考慮長遠發展。面對別人的要求,他們可能不敢拒絕,或者遇到困難就逃避。
這樣的孩子,可能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后了。因為他們習慣于追求舒適,而不是去挑戰有難度、有價值的工作。
所以,咱們得讓孩子好好過節,好好玩。別逼著孩子上沒興趣的課外班。讓孩子在童年時期感受到愛和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