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會愛孩子的幾點方法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8-04-25】
愛是沒有條件嗎
愛的教育存在于家庭親子間與學校師生間,愛的教育超越了一般教育中人教人知識、人管人行為的形式,乃是人感化人、人啟發人的整體人格教育。
以愛的對象以及對孩子的人格而言,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從教育方法的層面看,把愛當作教育的方法或手段,愛的施予是有條件的。孩子能力所及的事做到了,因而獲得父母的愛,這樣才有教育意義,才會使孩子體驗到愛的真實與價值。比如要求一個資質中等的孩子在校成績名列前茅,是不合情理的苛求,除了因此疏遠親子關系之外毫無積極意義。而要求10歲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后及時完成作業,否則不答應他周末去看電影的要求,這樣的愛才合情合理。
要學會理解孩子
小學時期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興趣的最佳期,而中學則屬于青春逆反期,要注重孩子兩性交往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中學時期是孩子人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不僅表現在身高、體重方面,而且其第二性征更是有明顯變化,如男生開始長體毛、變聲、出現遺精等,而女生的乳房開始隆起、皮膚變得細膩、月經來潮以及出現青春痘等。伴隨著生理的變化,其心理特點也慢慢改變,開始有強烈的獨立傾向,自我意識急劇發展;情緒與情感可能會變急躁,控制力差;思維發展已接近成人水平;渴望了解性知識,對異性產生好奇與愛慕,在異性面前好表現但手足無措。這時候他們也有了很多難言的煩惱:關注自己的相貌,喜歡照鏡子;充滿幻想,好做白日夢;開始手淫;如何與異性交往;學習不好到底該怎么辦等。
要幫助孩子成功
成功的經驗可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如果成功多于失敗,他將因而養成勤奮進取的性格,敢于面對困難的挑戰,以后繼續追求成功。反之,失敗多于成功,甚至如果只有失敗沒有成功,則他將難免養成自貶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對生活中現實的困難。家長要適當降低要求,并進行適當幫助,使孩子學到從失敗中追求成功的態度,
要對孩子始終充滿期望
父母在任何情況下對孩子都要不言放棄。孩子是有差異的,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并不是一樣的,性別不一樣,長相不一樣,身高體重也不一樣,實際上孩子出生時有很多差別,包括先天神經、大腦類別和氣質差異都不一樣。按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兒童認知發展有階段性與普遍性,認知發展階段的成長速度是不一致的。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能成才,家長始終要對孩子充滿期望。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張教員 中國農業大學 土地科學類
- 夏教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學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